当前位置: 模型材料 >> 模型材料介绍 >> 贵州民族大学驻村第一书记苏春花尽我所能做
一副黑框眼镜也挡不住的黑眼圈,但阳光的笑容却让人深受感染……她是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的副教授、博士,年5月初,她主动请缨加入贵州民族大学乡村振兴驻村干部队伍,前往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报京乡石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从山东菏泽来到贵州,从沿海发达地区来到西南大山深处,从高校讲台来到乡村一线,她怀揣着“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为乡村振兴服务”的信念。为山海之间架起桥梁,为当地乡村振兴出一份力。苏春花用四个关键词总结了一年间的驻村工作。
关键词一:“惊奇”
“在没来到这里之前,我以为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会很差,但是当我真正踏入这片土地的时候,我发现事实并不是我想的那样,村民的房屋建设都很不错,家家都有独立卫生间,这都得力于脱贫攻坚的成就。”苏春花说。
石桥村是报京乡的6个脱贫村之一,这里土地贫瘠,多为林地,是一个苗、侗聚居的村寨,共有8个村民小组、户家庭户、余人。
但让苏春花最为惊奇的是村民们仍然不会使用汉语交流。为了更快地投入工作,更好地融入群众,苏春花与驻村队员一到村寨便下村入户开始调研。然而,沟通成了一个客观存在的障碍。“刚来时,村委会组织开会,会议内容我只能听懂百分之二十不到。”
好在一些村干部可以翻译少数民族语言,苏春花走到哪,“翻译官”们就陪到哪,这才解决了交流上的问题。
但苏春花知道,“翻译官”不可能随时都跟着自己,于是通过一年间不断的学习,现在她已经可以和村民进行简单的对话,苏春花用自己的行动打破了与村民的“隔阂”。
关键词二:实干
苏春花通过走访调研发现,村里的妇女都很“闲”。“她们除了做家务、带小孩,其余时间基本就没别的事做了”苏春花说。想做点事却又不能走远,闲余时间只能刷手机打发时间,这已是石桥村妇女的常态。
为谋生计,石桥村很多人曾外出打工,但成家后,多数妇女只能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小孩,这也导致了村里有不少剩余劳动力。要想改变现状,就得帮她们找到想做的、能做的事情。
年7月,苏春花从山东青岛联系到一家企业,为石桥村引入假发钩织手工业制作,并请相关技术人员为村民开展培训。
“这只是一个手工制作,不需要投资和技术,也不需要承担风险,连原料和销路都不用担心,而且时间很自由”苏春花说。村里留守的中年妇女基本都有手工技艺基础,假发钩织很快就能上手。村民只需要将材料拿回家,火坑旁、饭桌角,凡是能安得住头套模型的地方都可以工作,还可以三五成群的边做手工边聊天,增进邻里感情的同时还实现了经济增收。
“每个月增收多元,虽然赚不了大钱,但对于缺少现金收入的他们来说,蚊子再小也是肉。能帮她们赚到孩子的生活费,我还是很开心的。”苏春花说。
除了引进产业,驻村一年间来,苏春花还忙着各种各样的工作:积极协调和参与催缴养老保险、合医、电子医保凭证激活等工作;在石桥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她帮助规范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工作,落实好各项制度。此外,苏春花还带领并作为团队成员参加了报京乡党史知识竞赛,并且组织石桥村和松柏村组成“松石天团”参加报京乡红歌竞赛,在这两次活动中均取得了第一名,同时也增强了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凝聚力。苏春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形象、树立了驻村干部榜样。
关键词三:忧虑
“乡村振兴是一个长远的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苏春花说,留在村里的多数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妇女和老人,对乡村振兴这条路,她们的思想意识还不太到位。驻村干部也曾引入渔网、制衣、手套加工等手工业。起初,村民很愿意做这些工作,但做的人越来越少,原因还是收益不多。
这让苏春花有些忧虑,她一直向村民们强调:“蚊子再小也是肉啊”。她认为,要想让乡村振兴这条道路走得更好,紧抓文化教育是基础,送幼儿去接受教育时,老人也可以旁听学习,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提升思想意识。
苏春花也忧虑自己孩子的成长。“小孩只能请亲戚帮忙带,这是没办法的。”驻村后,苏春花一个月才能见到孩子一次,陪伴不了她们是苏春花最大的遗憾。
另一个忧虑是自己的身体状况。年年初,一直高烧不退的她经过几周波折最后医院呼吸与重症科,被查出支原体性肺炎,突如其来的疾病不得不让苏春花停下手上的工作。历经长时间的治疗,苏春花觉得病情有所好转便立马回到石桥村开启工作。
关键词四:期望
苏春花对村支两委提出了自己的忧虑和建议,并结合报京教育现状和本地民族特色,为当地未来的教育规划出谋划策,希望能让石桥村守住自己的民族特色。
“年轻人在外务工,中老年人在这里也能撑起一片天。”下一步,苏春花将会带领团队继续调研,结合当地特色,引导村民发展林下经济,重拾林下养鸡和蛋鸡养殖的“饭碗”。
此外,她还将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当地开展箬竹低产林改造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培训,启动林下经济竹类资源的“新招式”。
接下来,苏春花与她的战友将会向贵州民族大学申请资金订购一批计算机教材,利用自己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对村干部们进行周末培训,提升村干部的媒介素养。
“对于乡村振兴,我还是充满期待和信心的。”苏春花说。(通讯员:贵州民族大学张秀英罗曼丽黄甜许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