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模型材料 >> 模型材料介绍 >> 海尔集团,是目前国际市场上,影响最大的中
(一)海尔集团。海尔集团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典型代表,是目前国际市场上影响最大的中国家电企业。海尔的国际化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初步国际化阶段为年到年期间,从向德国出口冰箱开始进入国际市场,期间通过海外经销商和进出口公司进行直接和间接的产品出口;深入国际化阶段从年开始到年,这一阶段海尔以海外直接投资为主,并与年开始提出国际化战略。
海尔坚持“先有市场,再建工厂”的对外直接投资原则。海尔的第一家海外工厂是由海尔控股的海尔莎保罗有限公司,年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成立,海尔的投资绝大部分以技术和设备形式投资,生产电冰箱、冷柜等家电产品。
此后海尔集团逐步以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进入的国家和地区,都是企业已有的出口市场,而且比较典型的是海尔品牌得到认可的市场,如年海尔在美国建立了设计、营销和生产中心,并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厂。
海尔集团的海外营销网络主要由美国海尔、东南亚海尔、欧洲海尔和中东海尔组成,其国外工厂的区域分布与营销网络基本上相同,海尔集团在进入模式选择的路径安排方面总体上遵循“先易后难,逐步升级”的理念。
(二)TCL集团。TCL集团的国际化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国际化阶段为年以前,主要以出口贸易为主。不同于海尔的“先难后易”战略,TCL首先选择“心理距离”较近的东南亚国家市场,这些市场与中国文化背景相近。
TCL的深入国际化从年开始,并在年开始成立海外业务部,年TCL在电视产品占有相对优势的越南投资办厂,逐渐进入菲律宾等国家的市场,依靠产品获得市场后再进一步培育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从年开始,TCL在全球范围内整合电视产业上下游资源,一方面通过与三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收购华星光电的面板业务等方式控制上游的原材料环节,另一方面通过冠名“中国大剧院”等方式整合下游的营销和品牌资源,进一步拓展在全球市场的网络空间。
(三)长城汽车。长城汽车的国际化历程也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国际化阶段开始于年的首次出口,主要通过经销商和进出口公司进入中东等心理距离较近的国际市场,到年长城汽车的皮卡、SUV在中国同类产品中7年累计出口量第一。
长城汽车的深入国际化阶段从年开始到年,这一时期长城汽车开始于国外企业联合开发产品,并在国际市场建立当地组装厂,如年与德国博世联合开发岀电控高压共轨INTEC柴油发动机,年长城在俄罗斯建设的KD组装厂成为首家在海外开展组装业务的中国企业,并于同年开始在南非部署战略发展,投入万人民币建立65家统一形象的销售店。
长城全面国际化阶段从年开始,长城汽车开始增加海外直接投资力度,如开始与保加利亚利特克斯集团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投资万欧元在洛维奇市建设汽车制造厂。此后长城汽车与德国舍弗勒集团等许多国际知名企业签署战略合作或技术合作协议,逐步拓展国际化网络。
(四)中联重科。中联重科的国际化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国际化阶段从年开始到年,中联重科于年开始进入国际市场,首批道路清扫车开始出口埃及,这一时期主要通过出口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完成主要市场的国际产品认证工作。
深入国际化阶段从年开始到年,是中联重科国际化的关键时期,年中联重科首家海外4S店落户澳洲,在布利亚布里斯班盛大开业。同年6月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收购完成之后,中联跃居全球混凝土机械制造商龙头地位,国际化程度快速提高。
基于中国案例企业样本和现有的网络阶段模型,归纳6家典型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网络演进特征,并揭示其中的演化规律。
首先根据案例企业的国际化特征分为三个国际化阶段,再分析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特征和变化,进一步从结构和关系两个维度和揭示不同阶段企业国际化网络的变化及内在规律,明确网络演进、国际化知识和企业国际化之间的协同演进关系。
一、案例企业的国际化阶段划分。根据国际化过程理论,当企业开始接触国外商业伙伴或进入国际市场开始经营时,企业国际化进程就开始了。与国际市场及商业伙伴的联系可能基于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也可能基于商品和服务的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的交换,还应该包括各种海外生产经营活动。
广义的国际化包括外向国际化和内向国际化两种形式,是企业与国际市场商业伙伴互动的双向过程。企业的直接或间接进出口、技术转让、国际合资合作、建立海外子公司或分公司等都属于企业国际化行为,本研究聚焦于企业的所有国际化行为,并根据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投入程度和进入方式进行阶段划分。
国际化过程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发展了多个阶段模型,从“三阶段”、“六阶段”国际化模型到“天生国际化”、“蛙跳”模型等阶段理论基本涵盖了企业国际化的所有类型和阶段。
其中最被广泛接受的是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Uppsala国际化过程模型,基于瑞典国际化企业的案例研究发现,在国际化过程的早期阶段,企业由于缺乏国际化知识而对出口不感兴趣,但是随着出口的增加和海外分支机构的扩张,企业在国际化最后阶段致力于在过个海外市场运营,提高资源承诺等,由无意识演变成战略行动。
Uppsala国际化过程模型区分了企业国际化的4个不同发展阶段:(1)无意识或不规则的出口;(2)开始通过代理商出口;(3)建立海外分支机构和子公司;(4)从事海外生产和制造。Johanson等人认为这4个阶段是“连续”、“渐进”的过程。
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可以由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投入程度来衡量,通常可以通过两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测量:一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的投入量的多少;二是企业在海外市场上各类资源投入的不可撤销程度。资源承诺根据类型不同还可以继续细分为市场资源承诺和关系资源承诺。
但国际化过程模型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当时的国际市场的商品交换和信息流通条件还有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和科技的迅速发展,逐渐出现了新创国际化企业和天生全球化企业等快速国际化类型,虽然Uppsala为代表的国际化过程模型仍然是企业国际化研究的主流理论,但其阶段划分的依据和标准已发生变化。
我国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后才迅速进入国际市场,因此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速度和阶段与瑞典企业都有所不同,如案例企业中的中集集团从成立初始即开展贸易出口,又如吉利汽车在完成首次出口后的很短时间内就设有自己的进出口公司等。除了进入模式之外,企业每个阶段的战略意图和嵌入的网络发展特征都不同。
根据企业不同的行业特征和战略模式,企业的国际化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如果依据国际化网络模型,可以将国际化及其网络演进分为三个阶段。
因此,综合现有的研究结论和案例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根据国际化与网络演进的对应关系,本研究基于企业国际化过程模型和演进的相关研究,结合案例企业的国际化实践和战略规划,将企业国际化阶段分为三个阶段,并将其分别命名为初步国际化阶段、深入国际化阶段和全面国际化阶段。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具体体现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投入、进入方式、进入国家数量、海外收入占比、网络演进和国际化知识积累等指标的提高。
初步国际化阶段的网络演进。分析案例企业在初步国际化阶段的网络发展。首先归纳几家企业的国际化行为特征,主要从国际化战略意图、国际化进入方式和国际化知识获取等方面进行描述。重点对初步国际化阶段的网络演进特征进行描述分析,梳理每个案例企业在这一阶段的网络节点,从结构维度和关系维度两方面对网络特征进行编码分析,最后对该阶段的国际化网络演进规律进行归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