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模型材料 >> 模型材料优势 >> 吃土可治疗肠炎作者回应研究尚在动物实
(健康时报记者徐婷婷实习记者杨晓露)10月25日,一项发表在《自然-化学》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由蒙脱土(天然土壤成分,俗称“观音土”)、淀粉颗粒和液态金属三种组分组成的土壤仿生材料,具有调控微生物功能的特质。“科学家证明‘吃土’可治疗肠炎”的消息迅速引起网友的广泛热议。
科学家证明‘吃土’可治疗肠炎登上热搜该文章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翔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文章中的“土”并不是真的土壤,而是仿照土壤结构构建的人工土壤仿生材料。目前该项研究只是在动物实验阶段,作用机制也还不清楚,尚未应用到临床。“我们只是在研究中发现了这一现象,希望能为临床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小鼠“吃”仿生土壤后肠道微生物菌群有所恢复
发现这一现象其实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高翔介绍,团队主要的研究其实是做材料和微生物的杂合体系,材料是没有生命的,甚至大部分材料都是有毒的很难和微生物相结合。“在自然界中,土壤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和微生物的结合体,因此就把研究对象聚焦到了土壤上。我们发现在合成的土壤仿生材料中,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都生长得很好。”
高翔正在做实验,受访者供图。肠道微生物菌群和土壤中的菌群有类似之处,因此科研团队就想到了“土”和治疗胃肠道疾病是否会有关联呢?高翔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为此,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肠道微生物发生紊乱的小鼠模型,小鼠“吃”掉研究团队开发的土壤仿生材料后,发现其紊乱的肠道微生物菌群有所恢复,并重新建立生态模型;另外发现该材料还可以用于治疗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形成急性的肠炎。通过土壤仿生材料对小鼠模型治疗实验,证实对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功能和治疗肠炎。
为何吃“土”可调节肠道?
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原副院长辛毅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吃“土”能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可能是补充了微生物,也可能是补充了微量物质。有一些学者认为,人体要不断从外界环境包括土壤中获得一些体外细菌,有些对于人体有益的细菌进入到人体以后,有可能保存下来成为定植菌。年龄越小可能对外界细菌接受能力越强,年龄越大接受外部细菌的可能性会更低一些。“在大自然里一些微生物比较多的环境中,获得更多不同来源的细菌来丰富肠道菌群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但是目前还没有更多的实验结果能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