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材料

前沿技术探索如何投资合成生物学

发布时间:2023/1/23 11:13:32   
乌鲁木齐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121540.html

最近1-2年,是合成生物学由冷转热的一段时间,一级市场频现巨额融资,二级市场的凯赛生物和华恒生物,也都在70倍左右的市盈率,远超传统化工行业只有20倍的市盈率。在海外,多家合成生物学公司接连上市,也令市场看到了一些曙光。

“合成生物学是一个长坡厚雪的大方向,并且需要耐心。”经纬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认为,我们是国内最早坚决投入合成生物学的VC之一,我们认为合成生物学是一个底层平台,在此基础上会诞生各个细分领域的颠覆性公司。

经纬在生物制造、细胞治疗、替代蛋白等各个细分赛道均有系统性布局,包括Bota(恩和生物,生物制造平台),RootPath(呈源生物,长链DNA合成+个性化细胞治疗),SentiBio(基因电路的细胞治疗),启函生物(高通量基因编辑),华昊中天(代谢工程生产小分子化疗药),优赛诺生物(通用型细胞治疗),周子未来(细胞肉),元育生物(微藻蛋白),中科国生(生物基材料合成)等等十几家公司……

“在过去2年里,合成生物学领域涌现出大量初创企业,这个赛道需要能落地的技术突破,从实验室走到工业界,系统性地打通产业转化的路径。”张颖认为,不过现在的估值水平可能有非理性成分,即便在今天,距离全面开花的爆发式增长,仍尚需要3-5年时间,但未来这几年,将是底层技术突破验证和转化扩容的关键时期。

今天我们想基于这次科创汇,从明星创业者、学者、投资人等多个维度,来尽可能分析一下合成生物学行业——发展到了哪一步?近几年有哪些重要的里程碑?为什么说耐心、有技术信仰是投资合成生物学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技术拐点可能在什么地方出现?……

本篇是我们合成生物学系列的第二篇文章,访谈对象是经纬创投合伙人喻志云与投资副总裁薛明宇,基于以下要点,来对投资布局有一个梳理。(对于合成生物学二十多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明星公司的高光时刻与惨痛失败,请参考我们的——《用细菌生产一切,合成生物学的衰落与崛起》。)以下,enjoy:

我们如何布局合成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中的生物制造是如何运作的?ExplainlikeIam5yearsold

核心难点——如何实现大规模生产

商业成败的关键——如何选品

技术与商业化并重——合成生物学如何才能迎来拐点?

Amyris的实验室;图片来源:BerkeleyHaasCaseSeries,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

1

我们如何布局合成生物学?

技术投资其实非常不容易,因为没有一张路线图告诉你,哪个方向是对的,哪里会遇到什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从行业mapping来看,合成生物学涉及了大量环节,非常漫长。如果大致划分,可分为上游(工具层)和中下游(包括平台层和产品层),上游是一堆基础设施、工具,下游是一堆应用场景。

上游(工具层)是DNA相关,包括测序、合成,基因编辑等等。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第二代、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和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很多成本都已大幅下降,这奠定了行业拐点到来的基础。

在上游(工具层),我们投资了RootPath。它的主攻方向是长链DNA合成,并且将其应用于细胞治疗(如个体化TCR-T细胞治疗)。长链DNA合成是整个合成生物学亟待突破的难点之一。和其他的工程领域一样,生物技术也通过设计/构建/测试/学习(DBTL)四个步骤去推动新产品产生。做好“构建”这一步需要同时实现片段长度足够长、正确率足够高、成本足够低。

然而,无论是现有技术,还是很多目前正在被开发的技术(如基于末端转移酶的DNA合成),都无法同时做到这三点。因此,这三个标准也被称为长链DNA合成的“不可能三角”。这种基因合成技术的缺乏,也是卡住了合成生物学发展的一大原因。

RootPath开发了基于分子编程(MolecularProgramming)的PathFinderDNAAssembly技术,解决了这个“不可能三角”。这一技术可将长链DNA合成的通量提高几个数量级,并且做到基本无错误,同时保持比当前市场价格低几倍的成本。

RootPath力图消除长链DNA合成应用中的成本障碍;图片来源:RootPath

除了RootPath,我们布局的启函生物,则是在高通量基因编辑方面的全球领先者。全球基因编辑的两篇开山之作,其中一篇就是启函创始人杨璐菡所作(共同第一作者)。高通量的基因编辑是指,能把整个猪身上所有可能导致免疫反应的所有基因区位点,全部敲除了。这套技术非常独特,意味着可以对细胞进行大规模改造,这种细胞治疗技术未来会有非常多的潜在应用场景。

合成生物学的中游(平台层)和下游(产品层)界限并不清晰,往往是一体的。平台型公司侧重对菌株的筛选与改造,致力于通过大量的数据积累,打造一个高通量、自动化的技术平台来做。这类公司不受人的经验束缚,如果从零设计会更快,也有潜力去拓展以前没有的东西,容易获得VC青睐。像Ginkgo就属于这类公司。

除了平台型,另一类产品型公司则是侧重规模化生产,也就是发酵等后续环节,这类公司有明确的产品管线规划,选品也更务实,力求能在短期内做出上规模、有利润的终端产品。这类公司包括凯赛生物、华恒生物、蓝晶微生物等等。

当然,也有平台型公司在打造高通量、自动化的生物工程和筛选的同时,也积极往下游延伸,他们或是与其他人合作共同开发,或是干脆自己下场来做终端产品,这类公司包括Amyris、Zymergen等等,以及国内明星创业公司Bota(恩和生物)。

在中下游,BotaBio(恩和生物)是该领域的头部创业公司,也是经纬的被投企业。Bota的创始人CherylCui是哈佛-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博士,联合创始人卢冠达博士是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生物工程副教授,核心团队不仅有MIT、Stanford、UCBerkeley等著名学府加入的学术大牛,还有从Amyris、Ginkgo等一线公司加入的产业人士。

Bota从创立之初就获得了化工巨头巴斯夫的投资和行业内的商业合作,这一点非常难得。Bota通过项目的研发,打磨一套可落地应用的高通量、自动化的菌株设计筛选平台,采用数据导向的方式来解决产业难题。同时Bota也在积极推进自己的产品管线,且获得了充足的研发资金支持。

对于终端产品,一个经验法则是新产物需要降低至少20-30%的成本,或者是有新功能,才能令客户有动力从旧有的产品体系中迁移出来。变化越小,新产品替代的速度就越慢,以至于我们认为合成生物学的替代作用可能需要5-7年才能完美体现。

另一大影响是经济周期,特别是石化价格周期,如果化学品价格急剧下跌,会直接影响一些合成生物学公司的替代成本。当年油价大涨,对Amyris的生物燃油就打击巨大。

2

合成生物学中的生物制造是如何运作的?

ExplainlikeIam5yearsold

看到这里,如果你不是从业者,可能仍然对合成生物学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心存疑惑,那么我们插入一小节,用一个例子解释一下(针对典型的生物制造);如果你已经很熟悉了,可直接跳过本节。

我们就用历史上最著名的Amyris用酵母细菌生产生物燃油来举例吧:Amyris给经过生物工程改造的酵母细菌喂糖,让它“吃”进去的是甘蔗汁(糖),“吐”出来的是法尼烯,这是一种好闻的芳香油,再执行一个简单的化学步骤(氢化),就能够变成高度可燃的燃料,特质与柴油几乎一样。并且这和化石燃料不同,燃烧不会排放出污染环境的废气,是实打实的绿色能源。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在使用微生物来制作面包、葡萄酒和啤酒。以酵母为例,它是一种微生物,在面包制作过程中的将面粉中的淀粉分解成单糖,然后吃下这些糖,释放出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被释放到面团中,形成气泡使面团膨胀,从而发酵成面包。

从这个好理解的例子扩展出来,微生物其实就是一种微小的工厂,它可以进行独特的化学反应,而合成生物学的目标是在基因层面重新“设计”这些微生物,来让它们去产生我们感兴趣的分子。

在生物制造厂里,一般是4步流程:Design–Build–Test–Learn。从筛选设计底盘菌,到通过计算机设计DNA,再到培养测试底盘细胞等等,是一套完整的工业化流程。而代码库,是包含海量基因序列构成的生物元件,是一种数据资产,能够为公司形成长期技术壁垒。

Amyris就率先开发了一套技术平台,一方面确定自己想得到的产物是什么(例如法尼烯),另一方面去识别哪些基因可以令微生物表达出这种东西,以及去设计能高效生产出它们的微生物,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和自动化程序,Amyris在设计和筛选了成千上万种菌株后,最终确定了一些是他们想要的。

然后就是将发酵过程扩大到工业水平,因为一个实验室发酵罐可能只有50升,但在工厂里可能会是万升。最后就是把这些终端产品推向市场,无论是通过合作伙伴还是直接面向消费者。

Amyris的加州实验室:通过机器人选择酵母菌株作为测试培养物,并分析数千种菌株将糖转化为生物燃油的能力,有希望的菌株在小型发酵罐中进一步测试。图片来源:Fast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0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