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材料

由13座工艺建筑模型,窥苏州教育源远流长

发布时间:2022/8/8 18:13:52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图文/倪熊

苏州的整个教育史源远流长浩浩汤汤洋洋洒洒,在新开的苏州教育博物馆可以约略的做一次穿越之旅。

这是有个半天时间可以并且值得的流连忘返之地,其所在的柴园本身也是名闻遐迩的苏州园林的一个新近修复。柴园院宅最为醒目的楠木厅里,东西两边陈列的是12座具有代表性的苏州百年老校校舍模型,另外还有单独的一座文庙模型,无一不是制作精良,既是值得细细观赏的木雕工艺,亦即是百年老校的文脉传承。

而苏州教育的漫长历史与煌煌业绩,也由此可见一斑。

因为苏州这些百年老校来头太大,每一个都足以叙述滔滔,本篇不得不作一个偷工减料的投机取巧,稍稍择取一二,掠略说说。

苏州文庙即府学,始建于北宋年,范仲淹首创将官学与祭祀孔子的庙堂合为一体的左庙右学新格局。以“学有教法”和“庙学合一”之制树立楷模,开各州县办学之先河,有“吴学之兴始于文正范公”和“天下之有学自吴郡始”之说,此制后为各地效仿,所以是教育史上的一处值得纪念的地方。

因此,文庙近千年来均为府学一体不可分之一半。然而,年的时候不知怎么回事,竟然从校园内划出,并于年开始筹建为苏州碑刻博物馆,至今为文化系统所占用。文庙现存面积1.78万平方米,平面布局仍由东庙西学两条轴线并列。东庙有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崇圣祠等,主要建筑皆坐北朝南。大成殿为文庙正殿,北宋时称宣圣殿,经南宋绍兴、元大德、明宣德年间重建改作,现存建筑为成化十年所建,后虽经修葺并有所改动,但结构严谨,用料粗壮,风格古朴庄重,仍不失明代规制,且保存明代旧构尚多。

作为苏州县市中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遗存,常熟文庙旧址在古城区东南学前街,始建于北宋至和年间(-年),初时有大成殿、明伦堂等建筑,南宋庆元三年(年)建言子祠,并仿苏州府文庙“东庙西学”制重建。东轴线主体建筑有大成门、大成殿和言子祠;西轴线主体建筑有明伦堂。

元至正二十二年(年)于文庙前加筑照壁墙。至明代,移言子祠于大成殿之东,并别启石坊,自成轴线。清代,延续了明代的格局,形成了固定的布局,占地面积为21.6亩(约平方米),平面布局有三条南北轴线:中为文庙,主要有棂星门、戟门、大成殿(两侧有东西庑),是祭祀孔子的场所;西为邑学,主要有泮宫坊、学门、泮池、仪门、明伦堂、尊经阁,是常熟古代的最高学府;东为言子祠,主要有言子坊、祠门、礼门、享殿,是祭祀先贤言子的场所。学前街东西两端各有石坊,东名“兴贤”,西名“育俊”。琴川河南岸为照壁墙,名“万仞宫墙”。

年,常熟文庙修复工程正式立项,整个工程前后跨度8年得以完工,总投资万元,占地面积达平方米,是常熟市近年来实施的规模最大的文物保护工程。在原址上复建的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五开间,面积约平方米。屋顶为重檐歇山顶,高19.3米,鎏金龙吻高2.1米,脊中有“至圣仙师”四个鎏金大字。

大殿最为醒目的是中间两根香樟木金柱,高达14.3米,柱径达90厘米。而架于大成殿正中大梁之上的金色藻井更显得殿堂高阔深远。这个藻井为八角木结构,高约1.6米,下部直径约4.7米,顶部为贴金莲花,斗拱出跳采用凤头昂贴金,整个建筑结构勾心斗角、繁复异常。八角形的是古建筑当中的一种造型,因为下面有人像,上面增加莲花天花板,当中贴金,贴金也是我们祖先代代相传下来的最高点,表达了对孔子的尊重。斗拱每台出跳一共9跳,也有设计的含义。大成殿建造的精妙之处还在于上下檐采用了朵斗拱,这些斗栱不仅硕大,而且做法繁复,其设计施工都严格遵照北宋时期《营造法式》中的形制进行。完工后的建筑出檐深远,整体庄严雄伟、古朴大方,体现出苏州传统“香山帮”营造工艺之精妙。

道山亭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能独享一座山的学校,大概只有这里了吧?对了,苏州中学的道山亭。道山是一座土山,相传也就是吴越王钱氏掘池垒土堆成的山。道山并不十分高,东西长南北狭,三条砖砌的山路隐嵌在两旁狭长的斜坡上。山顶上原来是一座亭子,不大,一丈见方,仿庙宇式建筑。亭内后墙上嵌有明代大学者周敦颐的石刻遗像,像的上方有“风光霁月”的狭长横碑,综观此亭,古色古香、幽雅逸致,发人思古之遐想。后来,亭子改建为音乐教室,悦耳的琴声时不时惊动树草丛中的鸟虫,一起奏鸣起来,形成一曲昂然向上的春天之歌。

道山上建亭,最早见诸文献是南宋宝祐三年(年),由赵与筹主持兴建。赵与筹是宋太祖十世孙,嘉定十三年(年)进士,字德渊,现尊经阁北门楹联“乐圃德渊遗迹”中的“德渊”便是指的他。这位德渊先生在平江府学做了不少善事:“拓地凿池,作桥门,建斋九:曰敏行、育德、中立、就正、隆本,曰立武,曰养正,曰兴贤、登俊。阁后建堂曰成德,曰传道。堂后建泳涯书堂,立雪亭右建道山亭。”

据不完全统计,道山亭屡圮屡建。仅有文献可考的就有九次:明宣德,知府况钟“始修”道山亭;明天顺,知府姚堂“重修”道山亭;明成化,知府丘霁“修”道山亭;明嘉靖,府学教授钱德洪“增筑”道山并“葺”亭;明万历,府学教授陈琦“葺”道山亭;清康熙,郡人马俊(云程)独立“重修”道山亭;清道光,郡人莲浦居士丁锦心独立“重修”道山亭;清光绪,苏州府学教授蒋世琛首捐钱款,募得百二十元“重修”道山亭;民国,省立一师校长王朝阳“重修”道山亭;文革中,王朝阳校长所建道山亭被毁,而今道山上的歇山顶建筑,已不能称作“亭”了,但仍挂着“道山亭”的牌匾,也算聊以慰藉,遥想当年“光风霁月”的景致吧。

北宋名相范仲淹是苏州人,公元年,他主政苏州时,有一位阴阳家在勘察南园后对他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如果购下此地建立私宅,后世代代会出高官。而范仲淹却说:我家占有此地,哪如在此办一所学校,让苏州人才辈出呢?于是,购下此地,并上报朝廷批准,将苏州府学定址于此,从此延续千年,令苏州人文荟萃,占尽天下人才优势。

范仲淹创建的苏州府学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文庙与州学(府学)相结合的创举。在-年为苏州州学,-年改称平江府学,-年称为平江路学,-年才叫苏州府学。清康熙五十二年(),理学家、江苏巡抚张伯行在府学中创设紫阳书院。

当时,官办学校一律以科举考试为教学内容,而紫阳书院坚持主要讲授朱熹理学,辅以有关科举考试的内容。年,巡抚张树声耗费巨资在原址重建。年,学校改名为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年7月,中华民国政府大学院(即教育部)院长蔡元培实施大学区制,省立一师与省立二中、工专高中部与补学科三校合并为第四中山大学区苏州中学,年2月和4月分别又因大学改名而易名为江苏大学区苏州中学、中央大学区苏州中学,首任校长汪懋祖定英文校名为SoochowAcademy,志在进行培育园型教育,注重因材施教,设立了学分制和选科制,苏州中学的国学教育得到复兴。

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省立苏州中学。年,在中华民国教育部要求下,苏州中学被迫放弃了学分制,但仍保留了选科制。年7月,苏中开始招收女生,在省内起到了开创新风气的作用。年11月19日,日军侵占苏州,校舍成为日军马场,师生被迫迁移。抗日战争期间学校先后七次搬迁、两次更名,起初迁至宜兴(亳阳苏中)。苏南地区被日军占领后,苏中租用上海公共租界福州路威利翰大厦三至五层复校,为避免引起日伪注意,改名为苏中沪校。

年12月8日,日军占领上海公共租界,苏中再次搬迁到常州(私立青云)、宜兴(私立弘毅)等地以私立学校的名义继续办学。年10月,苏中在原址复校,恢复校名为江苏省立苏州中学。私立弘毅中学回到苏中原址办学,私立青云中学则并入常州当地的中学。

20世纪40至50年代,苏州中学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的人数位居全国前列,每年都有四五十人,部分年份居全国首位,被称为交通大学的先修校,年4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苏州市,顾钟骅继续担任校长。随后,苏州市军事管理委员会接管苏州中学,后又按照苏南行署令由苏南行署直接管辖。

年8月,学校更名为苏南苏州中学。年7月,高中部与东吴大学附属中学合并,初中部并入苏州市第一中学,合并后改称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简称苏高中。第二年即成为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首批二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年,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创办少年班。20世纪末期,学校与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并积极推行国际合作项目。年创办初中部——苏州市立达中学。

苏州市第五中学翠英楼,始建于年,比例1:23

苏州市区学校中办学史最长的普通中等学校是苏州市第五中学,地理位置东起义慈巷,西接枫桥路,南临三乐湾,北靠山塘街,毗邻石路闹市,倚望江枫幽景。占地面积五十三亩,建筑面积一万九千二百三十余平方米,由美国圣公会传教士海依士博士创办于年,初办时定名萃英书院,第一年招生只收到了五个学生,三个高中,两个初中。虽然很袖珍,但是确确实实是苏州历史上第一所文理分科教学的现代化中学。

年他争取到了一笔善款,在阊门外潮州会馆南侧购得土地,建起了校舍,定名为萃英中学。学校校训为“诚仁勤朴”。江苏省志、苏州市志认为“苏州有普通中学,始于萃英书院”。而由爱国将领张治中将军参与创办于年,并亲任首届校董会董事长的圣光中学,由于师资雄厚,办学规格高,时称“中国的伊顿公学”,也于年并入,该年秋天,学校被苏州市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苏州市第五中学。

苏州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年的东吴大学,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校内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尚存有多栋老建筑,保存完好,殊为难得。

在《东吴大学史料选辑》的校史概略中,这样写的:“是年冬季,校董会组织就绪推孙公乐文为大学校长。二十七年(年)三月开学,更得地方官厅赞许。就校后添购基地,其费大都由校董柏公乐文向苏州、常熟、南浔、上海、无锡各地士绅募集。

十二月,今文理学院第一座学舍开始建筑,落成后,颜曰:林堂。”林堂始建于—年,原为东吴大学图书馆、礼堂、教室,现为苏州大学办公楼。林堂以红砖勾勒框架和窗楣,青砖填充墙面,而柱式、线脚和花饰则为石制,其风格为殖民地外廊式和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多种建筑式样的折衷。建筑面积约㎡,主体三层,局部六层,总高24m,主楼底层东西两侧向北延伸两间平屋。

大楼位处校园轴线中心,主入口朝北,平面呈“n”形,基本对称,北向伸出弧形两翼,南向面对中心草坪操场,南北两面并无正、背之分,设计堪称精巧。该楼落成后,成为当时苏州地区规模最大的西式建筑,高高耸立的钟塔在外廊和两边壁柱的衬托下显得优雅挺拔,青红砖墙与石材条带组合而成的色彩基调沉着而明快。

建筑上层的钟塔位于校区的中轴线上,顶部置有报时大钟,所以“林堂”又被称为钟楼。大钟至今仍在工作,每逢半点,便当当作响,成为校园一景。林堂在建筑形式上隽秀雅致,比例优美精当,无论在当时还是历经百年后的今天,她都是整个学校的标志建筑。,主楼为纪念东吴大学创始人之一的林乐知先生,而被命名为“林堂”。

红楼,在吴江同里富观桥堍的同里中学校园,其址旧为同川书院。光绪二十八年(),国学大师金松岑在此创办新学同川学堂,又名同川公学,后名同川小学校。红楼建于民国六年(),为两层楼,坐北朝南,屋顶为歇山顶,建筑面积.73平方米。南面上下均有1.8米宽的走廊。

整幢楼的外墙面及廊柱采用清水砖砌置,墙上底色为青砖,用红砖作装饰,并以灰浆勾缝,墙面整洁明亮。地坪为水泥地,楼板为木质,板厚8厘米,楼梯为木质直线型,宽约1米左右,一侧有扶手,踏步每级高度约16厘米。因其建筑风格的西洋化,且红砖装饰,故信手拈来名之曰“红楼”。

底层廊柱呈宽扁形,宽38厘米,长50厘米,底部比本身稍大一些,采用堆图鼓墩式承托拱圈,五拱相连。民国十六年至民国二十三年(-),更名为同里小学,此后及至抗战,易名为章家浜小学。民国三十一年(),薛公侠创办私立同文中学。次年,伪教育局强行接收,改名为“县立吴江中学分校”。

民国三十三年(),薛公侠惨遭日本宪兵杀害,学改称“县立吴江中学第二院”。民国三十六()秋,更名为私立仁美中学。年7月,学校转为公办,改名为同里初级中学。文革中,改名为同里镇工农五七中学。同里中学迁出后,改为某民办学校。年,红楼列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年,调整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年,修缮后现为同里中学的图书馆。

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前身是美国基督教监理会派往中国的第一位女传教士海淑德创办于年的景海女塾,所以有景仰已故创办人海淑德的含义。第一任校长是美国监理会宣教士贝厚德,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设有国文、英文、算学、理化等科目,学校收费也是相当昂贵:“膳食费通年以十个月计算,寄宿者每月英洋十元,走读者每月英洋四元”。

年,改名为景海女子师范学校,推行中文教学,由女宣教士亮美兰出任校长。年,江贵云为第一位中国女校长,并将学校分为初中与师范二部,又改组实验小学与幼稚园,各科逐渐推行用中文教学,设有音乐师范科、高中师范科、幼稚师范科三个科,并附设幼稚园,后又增设日间托儿所。教材、教法、设备及儿童活动内容均照搬美国幼儿师范,对中国幼稚教育影响较大。

解放后,景海女中撤并。年之后,人民政府接办该校,改名为苏南幼稚师范学校,翌年7月18日,学校师范部并入苏南新苏师范学校,初中部由私立振华女子初级中学接办。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

景海女中全部校舍归江苏师院使用,校门搬到了景海女中礼堂西路口,从此天赐庄最东段纳入校区,现还都在苏州大学的本部老校区内。虽然景海女子师范学校如今早已不复存在,但古朴庄严的校舍却依然保存完好,红楼、绿楼、教学楼、礼堂、八角亭等仍在继续使用,与南部的东吴大学旧址建筑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构成了苏州最为壮观的近代西洋建筑群落。因校舍是一座红砖砌成的漂亮的西式红楼,故被唤作地标建筑“红楼”,正门的门楣上镌刻着“THE·LAURA·HAYGOOD·MEMORIAL·”字样,译为“纪念劳拉-海淑德年”。

整幢“红楼”建筑虽仅二层楼高,但横向体量颇大,中西结合风格的门廊,底楼大堂,门窗均是拱形,外观质朴,主体结构基本完好。这是我国近代建筑史上最重要的中国人自创事务所之一——上海华盖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建筑,年,该事务所创始人赵深,在上海自设建筑师事务所,次年,陈植从东北到沪加入,名为赵深陈植建筑师事务所,年1月童寯加入,改名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当年的女子校舍现名为崇远楼,礼堂现名为敬贤堂。年,景海女师旧址被列为苏州市第五批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为省级文保单位。

苏州市第四中学钟书楼,始建于年,

苏州市第四中学始建于年,前身苏州私立桃坞中学,清光绪二十八年()由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至今已历经沧桑一百多年。创校初,校址在桃花坞廖家巷,学生仅四人,由美籍教士韩汴明任校长。年7月迁入现址。年,学生不断增多,学校初具规模,设置预科四年相当初中和本科四年相当高中,设教务处、训育处、事务处,学校正式定名为“桃坞中学”,并成为上海“圣约翰大学”的附属中学。

年——年,美籍教士梅乃魁任校长。年起学制改为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年,“七七”事变发生,苏州沦陷,学校无法开学。夏,部分避难在沪教师租借上海慈淑大楼开办补习班,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年部分沪校教师回苏复校;年沪苏两校合并,回苏开学上课。年7月,苏州市人民政府接办桃坞中学,改名为苏州市第四中学,任命赵振海为校长。

苏州市古城区东南孔副司巷的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是一所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的庭院式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百年老校;是一所办学成绩卓著,桃李遍天下的著名学校。具有百年办学渊源,历史悠久。现在学校本部建在清代织造署遗址内,景色秀丽,古迹众多,西花园为清代织造署为皇帝造的行宫旧址,当年康熙、乾隆南巡都在此驻跸。

现存遗迹多祉轩内还保留着顺治四年(年)《织造经制记》等珍遗碎刻;耸立于假山池塘中的瑞云峰(北宋化石岗遗物),号称江南园林山石之冠,历经沧桑,英姿依旧;瑞云峰和织造署均为省市重点保护文物。振华时期留下来的建筑物如行政办公楼、大礼堂、长达图书馆(蔡元培先生题匾)等业经修饰,旧貌换新颜。各届校友留下的纪念性建筑:伟绩碑、已巳亭、凝怀亭、来今雨斋、摩崖石刻、紫藤绿荫廊等更为西花园绿景加彩。

南校区原是相王庙所在地,多少年来的氤氤香火始终陪伴着在这里读书的莘莘学子。年由王谢长达女士为振兴中华创办,名震东南,时称“振华女学”。年王谢长达三女王季玉硕士由美学成回国接管校务,学校成绩斐然,声誉日著。历史上苏州十中曾有过几次校名更迭,年—年,始名苏州振华女子中学;年—年,更名为江苏师院附属中学,期间于年被江苏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全省重点中学;年—年4月更名为苏州市第十中学,年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

长达图书馆,现在改成了一个校史室,二楼还有一件会议室,一些比较特别的会议会在这里召开,楼下则是各种奖杯、奖牌。

苏州市草桥实验小学校地处苏州市公园路草桥弄4号,其前身是长元吴公立高等小学堂,是苏州最早的新式小学堂,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光绪32年(),晚清民国年间著名学者王同愈和爱国教育家——蒋炳章创办了闻名中外的苏州草桥学舍,蒋炳章任草桥学舍的“总理”。初名第一高等小学堂,此后易名为“吴县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校”、“吴县第四高等小学校”、“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校”、“城中小学”等。年列入苏州市第一批公立学校,并更名为苏州市草桥小学。年,学校正式更名为苏州市草桥实验小学校。

年至年间,苏州成立了第一个民间性质的学务管理机构“长元吴三邑学务公所”,发起者为王同愈等,公所活动俨然现在一个教委机构模式。被清政府取消后一年,苏州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民间教育组织,即“长元吴教育会”,发起人为蒋炳章等,其实就是一个改头换面换汤不换药的“学务公所”的再生。接着,蒋炳章创办了长元吴三县公立高等小学堂(即草桥小学),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即草桥中学)。

年,苏州东大街小学因为重建校舍扩建操场,偶然发现一块石碑,碑文是民国五年十月时任吴县第一高等小学校校长杜應震写的十周年建校纪念碑的大致内容。而此高等小学堂第一任堂长,亦即校长还是著名的蒋炳章先生。蒋炳章从年任第一任堂长,至年夏天辞职。

在苏州教育界尤其是小学教育界,从来都非常重视其光绪年创办的长元吴三县的五所高等小学。当时分别为:吴县官立高等小学堂、长洲官立高等小学堂、元和官立高等小学堂、长元吴公立第一高等小学堂,元和甫里小学,对应就是此后苏州五所小学名校——东大街小学、善耕小学、大儒小学、草桥小学、叶圣陶实验小学。

大年堂位于昆山市花桥徐公桥小学内,于至年10月落成,坐北朝南,是一座十分庄重、高雅、大气的仿明代建筑。现为黄炎培事迹陈列室和徐公桥小学校史展览室,属昆山市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清宣统二年(),徐公桥镇东侧建了一所小学,取名为徐公桥小学。年黄炎培先生在上海发起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年4月,他来在昆山徐公桥建立了农村改造计划试验区,为此建造民众大礼堂无逸堂。年,地方有识人士为本地青少年免受日寇奴化教育,利用徐公桥乡村改进会旧址,办起了一所私立震川初级中学,学制三年。年,开齐初一、二、三年级班。

年,第一届毕业生考取省上中、省苏中、省女师等为数不少。年,徐公桥私立震川初级中学改为公立震川中学分部。年4月,乡人黄大年的四个儿子肇忠、肇基、肇明、肇德四兄弟外出打拼数十年,经商致富后,饮水思源,感恩家乡师长的辛勤栽培,合议出资一千石米资,在徐公桥小学内建造校舍一栋,为家乡略尽菲薄之力,为怀念已故父亲养育之恩,故取名“大年堂”。

建筑系砖混结构,其中,东西两侧为二层楼房,中间为一层中空大厅,北面设讲习台。东西各有木扶梯连接上下层。建筑面阔28米、进深11.5米、檐高6.48米,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由国泰建筑事务所设计,歇山顶结构,红墙紫窗,与周边黑瓦白墙的民居形成了鲜明对比,成为花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是昆山市独具风采的中西合璧的建筑。前有宽敞广场,后有河流环绕,四周花木点缀,错落有致,美不胜收。

正门上面的三个“大年堂”正楷石雕字,为中国现代书画名家吴湖帆书写。“大年堂”长期作为徐公桥小学的教育用房,年至年还开办过农业中学和徐公桥初级中学。东西两侧的楼上楼下是教师的办公室和宿舍,中空大厅为大礼堂,学校的集会、文娱表演,室内体育活动都在那里举行。

建国后,震川中学由嘉定县教育局接管,徐公桥分部则移交昆山县后,办起了徐公桥完小和徐公桥初级中学,两所学校在一个校区内。文化大革命结束前统一由花桥教革组管理,以后至今徐公桥小学归花桥中心校管理,徐公桥中学由花桥中学管理。建国后的徐公桥小学和徐公桥中学利用“无逸堂”、“大年堂”为主教室。后来,拆除了“无逸堂”,在“大年堂”的四周建起教室和其它用房。

年,徐公桥中学乔迁新浦村境内,新建三层教育大楼。年1月,徐公桥小学进行改扩建,教学、体育、生活辅助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到位,是苏州市农村完小校的一朵艳丽的奇葩。年2月,徐公桥小学又开始新一轮的扩建工程,办学规模由原来的3轨扩大到6轨,可容纳名学生。学校总面积为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9平方米,各类专用教室、现代化配套设施均按江苏省小学一类标准配置。年列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美术学府之一,与中央美院、上海美专、浙江美专,并称为美术界四大名校。年由颜文梁、朱士杰、胡粹中等创办于海红坊,初设国画、西画两科,后借沧浪亭对面正谊书院旧址。两年后,租沧浪亭西侧中州三贤祠。

年冬,校董画家吴子深出资全面整修沧浪亭,以为校舍。两年后,吴子深有慷慨捐资,于沧浪亭东侧购得空地三亩余,自建新式校舍一座。年到年,建坐南朝北希腊式教学大楼一幢,主楼高三层,底层为半地下室。平屋顶,灰白色外墙。平面对称,面阔九间35米,当中五间进深19米,左右各两间进深13米,形成坐北朝南的凸字形。南立面线条平直简洁,北立面横贯进深2米的柱廊,等距离排列仿古希腊爱奥尼式圆柱14根,上承檐部,俗称“罗马大楼”。堪称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美术院校校舍之最。

设计者为上海建筑师吴布猛,营造者为苏州张桂记营造厂,共耗资银元,均为吴子深先生一人所出。建成后,美校与美术馆一并迁入新楼。年增设高中艺术科,年增设实用美术科和实习工场。年迁校上海,年复迁苏州,并续办沪校,改学制为五年,设国画、西画两科,增设研究科。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该校与上海美专、山东大学艺术科合并,成立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先迁无锡,再迁南京,改名为南京艺术学院。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旧址在沧浪亭东侧,年高校院系调整后长期为总工会办公之用,现为苏州美术馆暨颜文樑纪念馆。为重新在此筹建苏州美术馆,年市政府拨款对美校旧址进行了全面整修。年9月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此楼保存完整,在苏州近现代建筑中独具一格。

苏州市景范中学位于市中心人民路的范庄前32号,占地二十亩,是北宋名相范仲淹所建的“义庄”、“义学”旧址,已有72年新学历史,如追溯到文正书院元至正六年()则距今已余年,其间几经易名。

年,范仲淹捐灵芝坊祖宅设立义庄周济族人,同时开办义学以教族人子弟。后人以义学为本创办书院并以范公谥号命名,称为“文正书院”。宋元明清四代,义庄之地屡遭战火,但范氏子孙遵从祖训,益公之心不变,竭力维持义庄、义学生计,使义庄、义学“虽中更散乱而遗泽依然”。

年,唐言借范义庄创办新式学校--私立崇范中学。年抗战胜利,范氏后人收回义庄,创办私立景范中学,范君博任校长,范亚侃、范烟桥为董事。年,人民政府接管办学,校名先后为“五爱中学”、第八初级中学、第二十二中学。年10月,值范仲淹诞辰一千周年之季,为弘扬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学校复名为景范中学,以表景仰之情之滔滔。

文正殿系校内旧存建筑,现已修建成为“范仲淹史迹陈列馆”,以丰富翔实的图文资料书信手迹等内容,充分展示范仲淹一生出将入相、兴学育人的光辉史迹,并陈列范义庄出土的大量珍贵碑刻,对后人了解、研究义庄、义学原貌及范氏子孙秉承先志、屡“出私钱筑垣”,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09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