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模型材料 >> 模型材料发展 >> 认知行为疗法进阶笔记第1章概念化一
本书在《认知行为疗法入门》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介绍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和技术,目的是提高读者有关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素养,提升读者的实务工作能力,为有兴趣研究和从事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学生或心理咨询师提供进一步的学习材料。
新的内容本书设计了“概念化”“结构化”“认知评估”和“干预策略”四章内容,加强对有关概念、基本流程和技术的解读,又增加了咨询设置和咨询关系章节,为咨询师提供必要的支持。
读完本书,读者会收获许多新东西:
(1)有关心理咨询设置的讨论;
(2)包含认知、情绪、行为和客观效果的认知评估及其方法;
(3)接纳与改变、认知和行为改变的总体干预策略;
(4)中间信念与其他疗法的关联,中间信念咨询实务的流程与技术;
(5)核心信念与人格,认知行为疗法的人格观。
什么是概念化概念化,从其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理论概念的具体化,在具体个案当中找到心理咨询理论概念对应的具体内容。
也就是心理咨询师用心理模型去理解患者心理问题的过程。
典型的心理模型在《认知行为疗法入门》中已有所阐述,包括流程模型、环式模型、T形模型,同时进行了更详细的分类。
1、流程模型
流程模型有最典型的艾利斯情绪ABC模型,斯蒂芬·霍夫曼的认知行为模型,把情境、认知引发的后果分为了情绪、生理和行为三种。
还有威斯特布鲁克等人的认知行为模型,认为情绪、生理和行为的反应会影响个体的认知,而个体的认知又会引起新的反应。
2、环式模型
在基本环式认知行为模型的基础上,杰西·怀特等人增加了情绪、行为影响认知的逆向路线。郭教授也同样对环式模型进行了优化,不仅认为情绪、行为或意志反过来影响认知,而且情绪与行为之间相互影响,这几者之间的影响不是直接存在,而是透过对结果的评价而起作用。
3、T形模型
这个模型是本书的基础,在横向上划分为情境→自动思维→反应(情感、行为、生理)三个阶段,纵向上划分为自动思维、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三个层次。
小结认知行为疗法往往被认为是治标的疗法,但贝克从认知角度的拓展,加深了对认知方面的挖掘,使认知行为疗法也能通过改变核心信念来获得治本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