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模型材料 >> 模型材料发展 >> 特大型立体交通枢纽怎么建北京朝阳站的BI
北京朝阳站
项目名称:北京朝阳站
施工单位: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目标:打造成智能建造的标杆工程
项目介绍朝阳站是京沈客运专线的始发终到站,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四环与五环之间,为特大型立体交通枢纽,设计总规模为7台15线。本项目主要由站房(中央站房、西站房)、雨棚兼停车场以及其他附属工程组成,站房总建筑面积18.3万m。
站房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局部设置有商业夹层;屋面最高处46.3m,檐口高度37m,地下出站层-13.3m。工程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盖采用大跨度空间钢桁架结构。地铁M3号线和R4号线贯穿车站西广场,同时,朝阳站也是地铁M3号线和R4号线换乘车站。
在正式介绍施工过程之前,我们总结了项目的几大亮点,分别为:
▎拥有国内面积最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雨棚上盖停车场,雨棚面积6.2万m,可容纳辆车;
▎站台层混凝土结构全部采用清水混凝土,绿色环保、经济实用,结构柱最大截面2.4m×1.8m,清水混凝土展开面积20万m;
▎全国站房单体面积最大的玻璃幕墙,单片面积6.2m×1.1m;
▎自主研发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智慧建造管理平台。
项目重难点▎信息要求高:项目信息化要求极高,信息系统、物联网设备种类繁多,需要信息化平台统一整合调度。项目组自主研发朝阳站智能建造系统,对物联网设备,办公系统等信息进行统一整合调度。
▎协调组织难:站房工程体量大、标准高、专业多、协调组织复杂。项目组采用基于BIM的多专业协同深化设计,并进行施工工序模拟,解决站房施工复杂问题。
▎施工难度大:清水混凝土设计方案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项目组采用BIM技术对柱钢模板、梁板模板、螺杆眼,预留孔洞进行深化排布,确保成型效果。
▎屋面结构复杂:超大体量、大跨度屋面结构增加了现场拼装与抬升的难度。项目组采用BIM技术对钢结构进行深化设计,并进行拼装与提升施工模拟,确保方案合理性。
▎场地阻碍交通:场地狭窄,临近既有线(指原先已经建造好的线路,通常是要对此线路进行改造)施工,交通组织难度大。项目组采用BIM技术进行场地布置模拟策划,并根据各个施工阶段部署进行动态调整。
▎工期十分紧张:项目用地征迁难度大,造成工期异常紧张。项目组创新采用“BIM+GIS+倾斜摄影”方式,对现场及周边信息进行采集分析,辅助项目进行征拆规划。
BIM应用情况该项目在应用BIM技术时,涉及土建及施工策划、装饰深化设计、机电深化设计、样板间深化设计以及三维可视化五大应用场景,涉及了数字沙盘、施工策划、场地布置等二十四项核心应用。
茗妹挑选了部分应用场景和核心应用点,在这里为大家细致讲解。
01土建及施工策划
▎BIM+GIS一体化应用
项目组整合BIM模型、GIS信息以及倾斜摄影实景模型,进行拆迁规划、施工道路布置、场地布置策划等应用。
▎施工策划应用
项目组对各个阶段的实体进度、道路、机械、料场及加工区等进行虚拟策划,确保各个施工阶段的资源配置合理,并优化场地布局,确保施工顺畅。
▎场地布置及临设策划
项目组通过BIM技术对现场临设布置、标准化、塔吊布置、道路布置、材料加工堆放、基坑开挖、行车路线等进行模拟策划,解决施工场地多变、策划困难的问题,减少了材料运输、大型机械进出场等平面布置困难,将场地利用率提高20%,达到了加快施工进度、节省工期的目的。
▎清水混凝土BIM应用
项目组针对站台雨棚清水混凝土结构,对梁柱节点进行LOD精细化建模,还对梁柱节点模板配置进行细化,并制作雨棚柱、单柱及双柱钢模板模型,优化了钢模板配置。
▎BIM审图
项目组通过BIM三维审图以及记录留存图纸问题等方式,解决二维审图不够全面、容易遗漏细节的问题,使图纸会审更为详尽,与设计沟通对接更为顺畅。在整个过程中,项目组发现图纸问题余项。
▎土建节点深化
项目组通过搭建BIM协同设计平台,实现土建、机电、装饰协同深化设计,提前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达到了减少返工、加快工期、节约成本的目的。
02装饰深化设计
▎内、外装预埋件模型定位深化
●预埋件加工图深化——
项目BIM工程师对所有预埋件单元进行族模型创建,并输出加工图,移交加工厂对埋件定尺加工。
●预埋件定位深化——
根据设计图纸对全站房的预埋件进行精准布置,核查并深化埋件定位,对深化后的预埋件定位进行二次深化出图,指导埋件预留施工。
●预埋件定位图纸问题——
预埋件布置过程中发现埋件的定位问题及时与设计沟通,应用BIM技术将图纸问题提前化解,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预埋件工程量——
将预埋件模型直接输出各个区域的工程量清单,为成本核算提供有效依据。
▎幕墙模型深化
●玻璃幕墙模型深化——通过BIM节点深化,补充玻璃幕墙图中未表达的10处复杂节点做法,排查出3处龙骨交接错误,补充部分节点轴测图,便于施工读图理解。
●陶板幕墙模型深化——
通过BIM节点深化,补充玻璃幕墙图中未表达的6处复杂节点做法,排查出3处龙骨交接错误,补充部分节点轴测图,便于施工读图理解。
●铝板幕墙模型深化——
通过BIM节点深化,补充了铝板幕墙中未表达的1处复杂节点做法,补充了2处图纸设计内容,补充部分节点轴测图,便于施工读图理解。
▎地面排砖优化
为确保室内各个区域地砖排布合理,在BIM模型上对地砖排布进行深化,并支持从模型导出工程量,可对优化后的地砖和石材分楼层、分区域进行工程量统计,辅助项目材料下料及材料成本核算,提高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水平。
▎二次结构,门窗洞口定位深化
为满足整体对缝美观,地面排砖与二次结构洞口定位同步优化,局部调整墙体的位置、调整墙体厚度及洞口定位,对二次结构、洞口进行二次定位并输出深化图纸指导现场施工。
03机电深化设计
▎冷热源机房BIM成果
根据冷热源机房的空间高度,将冷热源机房内管线分为4层,最上面第一层为喷淋管(满足上喷要求);第二层为风管,风管均为低平,风口嘴子凸出50mm,在加工中心咬口连接;第三层为线槽灯;第四层为空调水管。层次分明,最下层为空调水管,彰显冷热源机房的重点。
▎消防泵房BIM成果
根据原有的设计施工图,将消防泵房内的设备和管线重新布置,在满足适用功能的前提下,使其更美观,更有空间感,均匀对称。消防泵房内墙面设有吸音板,板厚度为80mm,机房内所有管线设备均离墙体留有mm的距离,避免管线及配电柜半明半暗现象。水泵出水管与试水管共计9根水管水平排列,管外皮间距mm,共用支架。消防泵房管线层次同冷热源机房,分为4层。
▎空调机房BIM成果
根据原有的设计施工图,将空调机房内的设备和管线重新布置,使其更加整齐有序,简洁明了。经深化调整,将原本散布的配电箱集中对称布置,便于操作。
▎强电间BIM成果
综合各专业图纸:强电动力、照明,弱电BAS、FAS以及暖通图纸,本房间内一共25个配电箱;为方便美观,将大小相同的配电箱均匀排布,壁挂配电箱放在一面墙上,落地柜放在一面墙上,既整齐又美观。为方便逃生,在加工制作配电箱时要求配电箱开门方向及安装时箱门均以逃跑路线方向关闭箱门。
▎变电所BIM成果
此房间内有2台容量为KVA的变压器、2组高压环网柜、29面低压柜。原设计洞口尺寸刚好与变压器、高压柜边缘齐。为保证安装质量稳固平稳,将洞口尺寸往里收缩10公分,以便整个变压器和高压柜基础底座安装。此洞口尺寸图已经与土建技术对接。原图纸套管下方和洞口不对应,通过调整,将洞口位置调整至套管下方,以便安装桥架敷设电缆。排布时,避免风口及灯具出现在柜子正上方。
项目总结▎提升工作效率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项目建设参与各方的协同,数据的及时互联共享,减少了各级管理人员数量,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各级监管机构的远程监督,提升了监管质量和效率。
▎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智慧劳务、智慧监控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规范了项目劳务用工、机械台班的管理,提升了现场高危分项工程及大型设备的风险管控力度。
▎提升工程建设品质
BIM、GIS、无人机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从拆迁、建设到工程交付,全建设周期形象、可视化管理,并为项目运营提供数据依据。来源:品茗施工技术编辑:茗妹、小饼
版权归品茗观察所有,转载请留言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