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材料

汽车内门把手注射模结构优化设计

发布时间:2024/9/15 12:38:16   
作者:林浩波,刘军辉(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文章已刊载在《模具制造》月刊,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针对汽车内门把手塑件的结构特点,设计出一模两腔的整体式注射模结构。通过斜导柱滑块二级抽芯机构、斜抽芯和定模斜顶对塑件倒扣进行模具结构优化设计,配合循环水路及顶杆推出设计,热流道转潜伏式的进胶方式避免人工剪浇口,实现塑件的高效自动化注射成型。经过生产实践证明:该模具结构设计合理,工作稳定,生产的塑件质量符合使用要求。

关键词:定模斜顶;注射模;优化设计;内门把手

1引言

现代汽车制造有大量的塑料件作为重要零部件,所以汽车塑料件的模具设计与注射成型技术至关重要。汽车塑料件一般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包含复杂的外观和大量的倒扣,需保证塑件的使用性能与表面光洁美观,装配后要求无松动,相配合零件外形轮廓应吻合,过度应平顺。汽车塑料件注射模设计,由于塑件尺寸较大且形状的不规则导致冷却系统的设计比较复杂,而模具结构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倒扣的处理方式。本文以汽车内门把手塑件为例,分析该塑件的结构特点,进行模具结构整体设计,针对其倒扣特点,优化设计出侧抽系统及斜顶系统。

2塑件结构特点分析

塑件材料选择PA6+GF40%(聚酰胺6+40%玻纤),该材料有很好的加工性,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蠕变和耐疲劳强度,吸湿性较低,但耐磨性欠缺,非常适合汽车内饰塑料件的生产。其收缩率为0.5%,熔融温度为℃~℃,成型模温为80℃~90℃,注射压力为~MPa。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较高,不允许有熔接痕、缩水痕、飞边、缺料和变形等影响外观的工艺缺陷。内门把手外形尺寸约为.18×84.60×59.63mm,如图1a所示,由UG8.5测得塑件体积为96.5cm3,质量为g,平均壁厚为2.58mm,最厚处5.77mm,厚度分析如图1b所示。

图1塑件结构分析

a——整体结构尺寸b——壁厚分析

该塑件结构较为复杂,存在多个倒扣结构,如图2所示,K1~K3为塑件外侧的倒扣槽,以滑块侧抽芯形式进行处理;K4~K5为塑件的斜倒扣孔,这些倒扣以斜抽芯形式进行处理;K6为塑件里面的倒扣槽,这些倒扣以定模斜顶结构进行处理。该模具的设计难点在于定模斜顶机构和斜抽芯机构的设计。考虑到塑件的需求和成本,该模具采取一模两腔的结构形式,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及简化模具结构,使用热流道转潜伏式进胶的方式进行多点注射成型。

图2塑件倒扣分析

3模具结构设计3.1型腔型芯设计为了不影响塑件外观质量和保证塑件顺利脱模,以塑件最大投影面轮廓线为分型线,并以此设计分型面,分型面如图3所示。3D分模动模型腔结构如图4所示。型腔、型芯采用整体嵌入式结构,材料采用模具钢,该模具钢具有良好的镜面抛光性、易加工性和热处理尺寸稳定性等特点,是精密模具常用钢材。

图3分型面设计

图4型腔型芯设计

a——动模型腔b——定模型芯

3.2抽芯结构优化设计

塑件共有6处倒扣,针对倒扣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侧抽芯机构进行处理。现对各侧抽芯机构进行详细介绍。

(1)斜导柱滑块二级抽芯机构。

侧边K1处为斜向下45°的倒扣,针对其特殊结构,故采用斜导柱滑块二级抽芯机构,如图5所示。斜导柱2通过楔紧块1固定于定模,一级滑块3与二级滑块4通过燕尾槽配合再通过滑块压条6和滑块压条9与动模连接。开模时,通过斜导柱2带动一级滑块3向后运动29mm,其运动距离由波珠弹簧7确定。同时,在燕尾槽的作用下,二级滑块4沿滑块压条6斜向下运动17.98mm脱离倒扣位置,完成侧抽芯动作。

图5K1处斜导柱滑块二级抽芯机构图

1.楔紧块2.斜导柱3.一级滑块4.二级滑块5.导滑块

6.滑块压条Ⅰ7.波珠弹簧8.耐磨块9.滑块压条Ⅱ

侧边K2、K3处的倒扣为斜向上30°,针对其特殊结构,也采用斜导柱滑块二级抽芯机构,如图6所示。斜导柱3通过楔紧块2固定于定模,一级滑块1与二级滑块4通过燕尾槽配合再通过滑块压条6和滑块压条7与动模连接。开模时,通过斜导柱3带动一级滑块1向后运动29mm,其运动距离由波珠弹簧8确定。同时,在燕尾槽和滑块弹簧5的作用下,二级滑块4沿导滑块压条6斜向上运动25.11mm脱离倒扣位置,完成侧抽芯动作。

图6K2、K3处斜导柱滑块二级抽芯机构图

1.一级滑块2.楔紧块3.斜导柱4.二级滑块

5.滑块弹簧6.滑块压条Ⅰ7.滑块压条Ⅱ8.波珠弹簧

(2)定模斜顶抽芯机构。

塑件K6的倒扣在塑件内侧,深4.57mm,采用定模斜顶抽芯机构进行脱模。整套定模斜顶机构安装于定模承板内槽,与定模侧相连接,如图7所示。开模时,在弹簧11的作用下,定模斜顶机构弹开40mm,斜顶侧向抽芯5.02mm,脱离倒扣位置,完成侧抽芯动作。

图7K6处定模斜顶抽芯机构图

1.隔热板2.定模固定板3.定模承板4.斜顶底板

5.斜顶面板6.斜顶座7.定模板8.定模型腔

9.斜顶10.弹簧套11.弹簧12.弹簧压板

(3)斜抽芯机构。

塑件的K4、K5是深度为11.31mm,倾斜角为28°的斜孔,采用斜抽机构进行脱模,如图8所示。开模后,推出前,液压缸7拉动斜抽推板6后退25mm,带动斜抽座4一起运动,斜抽镶件3在T型槽作用下斜向下运动17.58mm,脱出斜孔完成抽芯动作。

图8K4、K5处斜抽芯机构图

1.动模板2.动模型腔3.斜抽镶件4.斜抽座

5.导柱导套6.斜抽推板7.液压缸

3.3其他机构设计

浇注系统采用热流道转冷流道及潜伏式浇口进胶方式,浇注系统如图9所示。为了缩短成型周期和节省原料,主流道采用大水口式热喷嘴,热喷嘴直径为35mm,喷嘴球面半径为SR40mm,主流道浇口直径为2mm。分流道采用U型截面流道,流道宽10mm,深8mm,脱模斜度为5°。浇口采用3点潜伏式进胶,浇口直径为2mm。

图9浇注系统设计图塑件的结构形状较复杂,为了缩短生产周期与提高生产效率,在定模、动模和滑块都开设冷却水路,保证冷却均匀。冷却系统如图10所示,冷却水的入口和出口的水温差小于2℃。

图10冷却系统设计图

塑件的斜度较大,脱模难度不大,故该模具只采用4根圆顶杆就可以顺利推出塑件。圆顶杆的型号有2根为12mm,2根为6mm的顶杆,顶杆分布如图11所示。

图11推出设计图

排气系统设计合理与否,将对塑件的质量有较大影响。通过MoldFlow软件对塑件进行气穴分析,分析结果如图12所示。由图12a可见,在塑件四周与部分角落有气体积聚,为了解决气穴问题,故在塑件四周开设排气槽和利用动模镶件及顶杆进行排气,如图12b所示。图12排气系统设计图a——气穴分析b——排气系统4模具整体结构设计及其工作过程

模具结构如图13所示,模架采用非标准模架CT-A-B-C。模具型腔布置为1模2腔。模具工作过程如下:

(1)注射成型完成后,模具开模,定模斜顶机构在斜顶弹簧作用下侧抽芯,完成K6处的脱模。同时,滑块座在斜导柱的作用下侧向运动,利用T型槽带动滑块完成斜向的抽芯,完成K1、K2、K3处的脱模。

(2)开模完成后,液压缸提供动力,带动斜抽推板和斜抽座运动,完成K4、K5处的斜抽芯脱模。

(3)斜抽完成完成后,注塑机顶杆推动模具顶杆板从而推动顶杆将塑件推出型腔,完成塑件的脱模。

(4)复位。推出机构在复位杆和复位弹簧作用下先复位,而后利用液压缸完成斜抽复位。定模复位杆将斜顶机构复位,同时楔紧块将滑块机构推回原位,模具完全闭合。

图13模具结构图

1.压块2.定位环3.定模定位销4.大水口热喷嘴5.斜导柱Ⅰ6.滑块座Ⅰ7.耐磨块Ⅰ8.边锁9.滑块Ⅰ10.滑块弹簧11.复位杆12.斜抽13.复位弹簧14.斜抽座15.斜抽导柱16.斜抽推板17.中托司18.液压缸19.斜顶下推板20.斜顶上推板21.斜顶22.定模型腔23.滑块Ⅱ24.楔紧块25.斜导柱Ⅱ26.耐磨块Ⅱ27.滑块座Ⅱ28.长水嘴29.耐磨块Ⅲ30.动模型芯31.支撑柱32.定模隔热板33.定模座板34.定模垫板35.定模中托司36.定模板37.导柱38.动模板39.方铁40.顶杆固定板41.顶杆垫板42.弹簧压块43斜顶弹簧44.弹簧套45.定模复位杆46.平衡块47.顶杆48.动模座板49.动模隔热板

5结论

针对汽车内门把手的结构,将塑件侧孔抽芯机构设计为斜导柱滑块二级抽芯机构,塑件内部斜孔则采用液压缸斜抽机构实现脱模,塑件内部的倒扣利用定模滑块机构脱模。并用采用热流道转冷流道及潜伏式浇口进胶方式,实现模具的自动化生产。该模具运行可靠,成型塑件符合使用要求,可为同类结构塑件的模具设计提供借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8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