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材料

2023服贸会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智

发布时间:2025/3/20 12:15:47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m.jpm.cn/article-89588-1.html

应用MR(混合现实)技术的工程智能眼镜、可以在老旧小区地下生长的“植物工厂”、能够吸附二氧化碳的新型混凝土……作为服贸会九大专题之一,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在首钢园区12号馆精彩亮相。“智能建造、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展区,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令人目不暇接。

北京建工展台展示多个重大项目沙盘,吸引观众前来打卡。本报记者潘之望摄

“现在盖房子,真是满满的科技范儿!”前来参观的观众在一个个展台间体会智能建造为日常生活“添砖加瓦”。

智能眼镜“所见即所得”

戴上MR眼镜,眼前出现了两幅画面:一幅是人来人往的展台实景,一幅是空无一人的施工样板,两幅画面重叠交织,将真实场景与虚拟世界融合在一起。在北京建工展区,极富科幻色彩的MR眼镜受到不少观众,尤其是小朋友的欢迎。“我在空中就可以点到这个按钮!”一位小朋友戴起眼镜,兴奋地伸手在空中点击虚拟画面,“就跟科幻电影似的。”

中建一局展台展示了建筑智能机器人(X-MEN)。本报记者潘之望摄

将混合现实技术融入工程建设领域,这样的智能设备不仅让人耳目一新,更在实际施工中起到了大作用。“这里面完整导入了工程的数字模型,佩戴眼镜后,技术人员可以同时看到一片场地实际的样子和配套的施工方案,观察二者是否拟合,还可以对梁柱节点、管线施工等方案提前进行优化。”智能建造负责人杨震卿说,比起传统的“样板工艺”,这种“所见即所得”的呈现方式更加清晰直观。

看着小巧的智能设备,未来的应用场景不仅体现在大型工程的施工建造上。“比如家庭装修,未来只要把家装样本效果和模型数据导入眼镜,屋主在装修完工时戴着眼镜在屋里走一圈,就可以直观验收工长是否按图施工了。”杨震卿说。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医院等公共建筑设计模型。本报记者邓伟摄北京建工展台展示地铁盾构区间分支隧道全机械化建造技术模型。本报记者潘之望摄

大设备同样也有巧思。在中建三局展区,能让建筑拔节生长的空中造楼机,吸引不少观众饶有兴致地观看。记者看到,空中造楼机如同一只八爪鱼“盘踞”在建筑顶部,平台上集成了多台塔吊、混凝土布料机,以及大大小小的材料堆场,俨然一座“空中工厂”。“空中造楼机已经应用在全国20多栋摩天大楼的建造过程中,最快4天就能起一层。”工作人员解释,高效建造的秘诀在于高度集成化,“所有的建筑材料、设备一起提升,能节省很多工序、劳动力还有成本。”

楼宇地下生长“植物工厂”

羽衣甘蓝、芝麻菜、紫京水菜……在首开集团展区,透明玻璃柜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鲜嫩叶菜,在诸多建筑硬科技设备中显得十分“小清新”。“这是卖的有机蔬菜吗?”不时有观众上前好奇地询问。“现场只是进行展示,但以后,这小菜园也许能搬到您家的地下室!”工作人员笑着说。

地下室阴暗潮湿,植物如何生长?原来,这里的蔬菜生长环境完全是自动控制。“我们有灯提供光源,有空调新风系统提供新鲜的空气,有水肥系统给它循环营养液,所以蔬菜的生长状态特别好,口感好,也没有污染。带根包装后送到消费者手里,还是一个很鲜活的状态,保存的时间也比较长。”项目技术负责人石晓伯说,由于种植过程没有废水废气的排放,也不会对楼内环境造成影响。更关键的是,它还可以根据空间大小进行定制化设计。

这个被称为“植物工厂”的项目,为老旧楼宇地下空间的利用带来更多可能。“若能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把‘植物工厂’放到居民楼下,今后,大家可能不出小区就能吃上新鲜蔬菜。”石晓伯介绍,该技术此前已在农科院实验基地进行了长期研究,如今进入推广落地的阶段,不久后就将在朝阳区的一座商业楼宇的地下空间率先试水。

除了老旧楼宇和老旧小区,平房院落也是城市更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0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