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材料

将广告做到消费者心里去

发布时间:2023/7/23 20:15:19   

将广告做到消费者心里去

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中的运用试论

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关系紧密

  对商业企业来说,研究消费者的心理、研究如何有效地说服消费者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在市场营销和广告宣传中,需要恰当地运用心理策略。广告心理策略应用得好,就会使广告成为市场营销活动的重要促销手段。企业广告在设计时要注意到消费者的心理特点,推出符合心理学规律的广告,在引起注意、增强记忆、启发联想、增进情感几方面下功夫,发挥广告的心理功能,使广告真正起到传递信息、促进销售、树立形象、指导消费的作用,这样才会使消费者真正被打动,从而去购买企业的产品。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的心理、意识和行为以及个体如何作为一个整体,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人。而人是市场营销活动的主体,也是市场营销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市场营销学研究的对象之一。由于心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存在相同之处,因此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心理学的应用贯穿了整个市场营销管理过程。

  广告心理策略,就是要科学地运用心理学原理,诱导人们购买商品,取得广告的成功。广告活动常用的心理学原理有需要、注意、联想、情感、记忆、诉求等原理。

  需要的原理需要是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原动力。人们之所以要购买某种商品,是因为它能满足他们的某种需要。因此广告要成功,就必须首先掌握人们的需要,针对人们的需要去确立广告诉求重点和设计广告。

  注意的原理注意是人们意识心理的一种机能,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引起注意是广告心理策略中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广告产生效应的首要环节。广告若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效果就无从谈起。广告界流行这样一句话:使人们注意你的广告,就等于你的商品推销出去了一半。所以,调动人们的注意是广告成功的第一步。通过增大刺激物强度是引起注意的策略。在广告设计中,可以有意识地增大广告对消费者的感觉刺激效果和明晰的识别性,使消费者在无意中引起强烈的注意。

  联想的原理联想是指人们在回忆时,由当前感知的事物而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广告运用各种手法激发有益的联想,能加强刺激的深度和广度,这是广告设计中,有意识地增强广告效果的手段。联想能使人们扩大和加强对事物的认识,引起对事物的情绪和兴趣,这对形成的购买动机和促成购买行为有重要影响。广告中运用联想的原理,主要有接近联想、连续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颜色联想。在广告宣传中,有意识地采取重复的方法,反复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加强有关信息的印象,延长信息的储存时间,都是广告宣传中惯用的心理策略,有利于增强消费者的记忆。

  诉求的原理诉求是指外界事物促使人们从认知到行动的心理活动。广告诉求,就是告诉消费者有哪些需要,如何去满足需要,并敦促他们去为满足需要而购买商品。广告诉求主要有知觉诉求、理性诉求、情感诉求、观念诉求。

消费心理学在广告策划中的运用

  广告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广告策划。在现代商品经济活动中,市场情况极为复杂,搞好广告策划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对各种市场情况了如指掌,通过广告,让消费者了解企业的产品,对企业形成积极认可的态度,最终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广告策划已经成为企业实践科学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告策划的前提——抓住消费者的优势需要在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头脑中会形成一个购买决策路径,即我们常说的CDP模型(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型),其中需求的产生是第一步。只有当消费者产生了相关的需求,才会进一步地展开后续的购买行为。因此,对于企业的广告策划来说,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是所有策划的前提与基石,否则所有的策划都似空中楼阁。

  在广告策划中,对准消费者的优势需要进行定位就犹如射击瞄准了靶心,比面面俱到的罗列产品的所有优势、企图满足消费者的所有需求更能发挥广告传播的效果。一个好的广告策划,不仅要抓住消费者的优势需求还要敏锐的观察消费者的需求的动态变化,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广告策划的目的——获得并引导消费者的认识消费者的认识过程是指消费者通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形式对商品及服务的属性以及各方面的联系的综合性反应。认识过程是消费者心理活动的起点,也是消费者行为的心理基础和必要条件。在心理学上,消费者的认识过程可以分为认识的形成阶段和认识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就需要策划不同创意的广告来更好的宣传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以成功的获得并引导消费者的认识。

  知觉是人们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感觉的材料加以综合整理,从而形成对事物的完整映像和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知觉的研究,是广告策划的真正起点。市场刺激包括有大量的变量,如产品的特性、包装设计、色彩、商标、广告节目的设计、广告节目的播放时间等等,都会影响消费者的知觉选择。因此,刺激强度高、对比强烈、反差明显的广告往往更容易引起消费者注意和激发消费者发生兴趣。在广告设计中,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加大广告中各种刺激物之间的差别,增大消费者对广告的注意程度。同时,除了强化广告本身中各元素之间的对比外,还可以强化广告与环境因素的对比。这些对比能增强广告的易读性、易视性和易记性,保证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和知觉的畅通和顺利,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如在黑色报纸上刊登彩色广告,在音乐节目中间插入广告节目,在广告版中保留适当的空白等,都被证明是简单有效的广告手法。

  消费者本身的期望也会影响他对商品的知觉,甚至会影响他们对某些刺激产生一种歪曲的知觉。因为人们在其知觉选择中表现出明显的防御性,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尽力接纳,而对自己恐惧或有威胁的刺激则尽可能地不去感知。比如说在儿童玩具的广告中,如果传递出任何暴力或消极的信息,消费者便会本能得产生抵触情绪,不让孩子接受到该信息或者使用该产品。所以广告策划要尽量趋利避害,避免出现某种带有伤害性或于己不利的刺激出现,以免消费者本能得采取防御姿态,关闭感官通道,拒绝信息进入。

  广告策划的宗旨———改变消费者的态度消费者的态度是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对商品或劳务等表现出的心理反应的倾向。可以是良好的反应,如赞成、支持、欣赏等,也可以是不良的反应,如反对、拒绝、厌恶等。大量的研究结果验证了,消费者的态度与其购买行为、购买意图成正相关的关系。凡对商品的商标、质量外观抱有好感、或持肯定态度的消费者,在产生购买需要时,必定首先将意念集中于该商品。但是,消费者的态度是不断变化的,对企业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广告沟通技巧来影响和改变消费者的态度。

  不同的消费者的认识能力是不同的。针对知识水平较高,理解判断能力较强的消费者,广告应采用双向沟通较好,即把商品的优劣两方面都告诉消费昔,让他们感到广告的客观公正,由他们自己来拿主意。因为这些消费者普遍是对自己的判断能力非常确信,不喜欢别人替自己做判断。如果广告武断地左右他们的态度,会适得其反引起逆反现象,拒绝接受广告内容。但对判断力较差,知识狭窄,依赖性较强的消费者,采用单向沟通信息的方式,广告应明确指出商品的优势,它给使用者带来什么好处。直接劝告他们应该购买此物,效果更明显。

  消费者购买某一产品,往往并不一定都是从认识上先了解它的功能特性,而是从感情上对它有好感,看着它顺眼,有愉快的体验。因而广告如果能从消费者的感情入手,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广告有限的时空中以理服人地呈递信息,固然显得公正客观。但以情动人的方式,更容易感染消费者,打动他们的心。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已经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广告在市场中的地位也日益被大家所认识。广告策划不仅具有科学性,更具有独特的艺术性。但无论广告信息呈递的方式如何,其基本原则都是要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找到消费者心理和态度变化的新特点。而现在消费者对广告逐渐产生了抗拒心理,只有透过消费者心理这层保护膜,才能真正达到消费者的心中。通过对广告心理策略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的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了解其消费活动,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选准广告诉求点,策划出成功的广告,从而顺利地实现商业企业的营销目标。

「创业点拨」为实现财富自由,你到底应该求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3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