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模型材料 >> 模型材料优势 >> 文化的绿洲细数那些惊艳了时光的经典博物馆
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不断更新和发展,不同的博物馆设计理念在环境、功能、艺术和技术等因素上各有侧重。而在阿布扎比卢浮宫中,似乎这四个因素平分秋色,让全世界看到后都被惊艳了。除此以外,世界上还有许多美得不要不要的经典博物馆建筑,它们的形象同样深入人心,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阿布扎比卢浮宫
阿联酋最近搞了个大新闻,他们把法国的卢浮宫“搬过去”后大张旗鼓地开门迎客了。
不过这可是经过法国官方承认的。年,阿联酋与法国政府签署合作计划,豪迈地以4亿欧元租借“卢浮宫”之名30年6个月,建造阿拉伯第一座世界性博物馆,法国17家博物馆和艺术机构则向其出借藏品。艺术成为了两国的外交新工具,也为阿布扎比打开了全球的艺术世界新视野。
我们知道,博物馆建筑代表一个时期、一个地区建筑和建筑设计的水平。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需求的提高,人们对博物馆提出更多、更高要求,这为现代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对于博物馆建筑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也随之不断更新和发展,不同的博物馆设计理念在环境、功能、艺术和技术等因素上各有侧重。而在阿布扎比卢浮宫中,似乎这四个因素平分秋色,让全世界看到都惊艳了。
内部空间
这个博物馆原本计划在年就建造完成,但因为中间阿联酋政府对法国卢浮宫的管理工作不满,曾经停工过一段时间,差一点成为烂尾楼。
一直延期到了今年,工期整整10年,阿布扎比卢浮宫(LouvreAbuDhabi)终于在11月向公众打开大门。伴随着开幕炫酷的灯光表演,一周的庆祝活动:音乐会,舞蹈和各式艺术演出,请来了法国歌手–M–(MatthieuChedid)还有中国舞龙队助兴。
项目背景与基本信息
博物馆远景
设计公司:AteliersJeanNouvel
位置:阿联酋
类型:博物馆文化建筑
材料:混凝土石材钢
这座博物馆最博人眼球的大概就是让努维尔建筑事务所(AteliersJeanNouvel)设计的“艺术之岛”,之前各种宣传照片已经让人对充满了阳光和海水的艺术空间心生向往。
基于传统的阿拉伯建筑文化,普利兹克奖得主让·努维尔为阿布扎比卢浮宫找到了其独有的内涵。通过对场地语境的考量,努维尔将其打造成了一座海洋中的“博物馆之城”。一系列鲜明的白色体量源于麦地那及阿拉伯地势低洼的房屋。这座“城市”共计有55栋独立建筑,其中包含了23间画廊。建筑群的立面由块高性能纤维混凝土(UHPC)构成。
博物馆设计融合了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内涵(渲染图)
“光之雨”是整个设计的核心所在
博物馆占据了阿布扎比新区整座萨迪亚特岛(ledeSaadiyat),一个直径米的圆形金属大穹顶将大部分空间覆盖:设计师和科学工程师合作,将穹顶打造成多孔状的镂空结构,阳光穿过穹顶洒下来,周边的海水将光线反射至白色的空间,水的波纹和变化不定的光,行走其间,似置身于“光雨”之中。
灵感来源
努维尔说灵感来源于沙漠绿洲中棕榈树下的斑驳阳光。任何地方的人都喜欢例外的天气。冷的时候喜欢温暖,热的时候又需要凉爽。人们无法忍受急剧升高的温度,艺术品也是一样。这些简单的观察结果对阿布扎比卢浮宫形成了重要影响。它所创造的是一个沉静而亲切的、充满光影和映射的空间。它期望自己属于国家,属于它自身的历史与地理环境,而非某种令人厌倦的、约定俗成的转译或者赘言。它期望展现的是一种别处所没有的迷人魅力。
参与这个项目的建筑师邹强博士感叹:“10年前在做方案的时候,开始并不全理解一个米屋顶的意义...今日,身临其境,大漠烈日穹顶荫蔽下的微风习动,光雨洒落的暇意。......在建筑间穿行犹如在阿拉伯村镇里漫步,穹顶使人在现实与超现实的空间里往复。”
整个建筑重达12,吨——这几乎相当于两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它远看过去就像是漂浮在沙漠的空气中,四根支撑建筑的巨型柱子顶部被隐藏起来,遮盖住它们的半圆顶上布满密密麻麻的星形孔洞。
艺术与技术并举
1.穹顶结构
直径达米的巨大圆形穹顶覆盖了博物馆之城的主体,从海洋、附近区域乃至阿布扎比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存在。这座穹顶由来自奥地利的专业钢结构公司WaagnerBiro建造,包含8层结构:4个不锈钢外层,以及4个铝制内层,并由5米高的钢架进行划分。钢架由10个结构部件构成,预先装配在85个超大尺寸的结构当中,每个结构重量可达50吨。在整个建造过程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就是“穹顶”。
直径达米的巨大圆形穹顶覆盖了博物馆之城的主体
穹顶的灵感来自麦地那,那富有孔径的曲线层,复杂的图案是经过高精计算而成。
穹顶的复杂纹理以极其深入的几何学研究为基础,在制作期间,让·努维尔工作室的建筑设计团队与BuroHappoldEngineering的结构工程师们进行了密切的合作。穹顶上的图案在八个重叠的层面上以多种尺寸和角度重复排布,使射入的每一束光线都必先经过八个层次的过滤,然后逐渐淡出。随着日照路径的变化,穹顶最终呈现出一种梦幻的效果。夜里,穹顶的图案将形成颗星星,将室内与室外同时点亮。以“光之雨”为名,这一现象在建造过程中被运用到众多模型和原型之中,同时也成为了设计概念中最典型的特征之一。
穹顶近景
穹顶共包含8层结构
穹顶纹理示意
整个穹顶只用了4座墩柱进行支撑,每座的间隔为米。这些墩柱被隐藏在建筑内部,从而使穹顶呈现出漂浮的感觉。从首层地面到室内天花板的底端,穹顶的内部高度为29米。穹顶最高点的海拔为40米,高于首层平面36米。
固定结构示意
美观不是穹顶唯一的优点,在功能性上它也非常到位。利用穹顶上的孔洞,室内的光线和温度得以调节,在白天会形成一个阴凉处。
努维尔借鉴了清真寺、陵墓和伊斯兰宗教学校等阿拉伯建筑的特点。
博物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当地文化与现代建筑技术。55个单独的空间建立在主圆顶下,每个单独空间都将是充满艺术的室内展馆。宁静的氛围使参观者得以尽情享受阳光和穹顶,以及海洋、建筑和陆地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复杂的工程设计更让阿布扎比卢浮宫成为当代最具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博物馆项目之一。
穹顶已成为由博物馆现场每个人的谈话点,是阿拉伯世界的重要标志。除了美学吸引力之外,它还将使游客避免夏季炎热,从而减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2.亲水平台
因为被海水包围,在建造时施工队不得不筑起堤坝阻挡海水,并用水泵将工地范围里的海水持续抽干。这些水泵整整工作了六年。
后来拆掉外墙,让海水汇入场地里面。海水充斥馆内,整个博物馆焕然一新。
亲水的环境
细节处处体现功能
1.室内布局
穹顶下55个独立建筑空间,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分割为23个长期展览展厅,临时展厅,孩子们的博物馆,音乐厅,研究中心,商店,餐馆和咖啡馆。其中博物馆画廊占平方米,陈列了大约件艺术品。儿童博物馆共有2层,约平方米,是为最年轻的参观者们特别准备的展览区域,所有作品均以小孩的身高展示,并有丰富的workshop活动。
功能区域分布示意
博物馆画廊的地面、墙壁和屋顶表面皆由让·努维尔工作室专门设计,使阿布扎比卢浮宫的宏伟气度进一步得到加强。地面上铺设着镶有铜制边框的石板,在每间画廊中,石材的选择皆呼应了展品诞生的年代。墙壁则提供了灵活的悬挂系统:所有辅助性的构件皆隐藏在特制的墙壁凹槽之内。
画廊内部
天花细部
石材呼应展品诞生的年代
墙面上能够环视周围风景的窗户加上屋顶的天窗,共同使被过滤的自然光充斥着所有的画廊。玻璃镜片的使用将光线捕捉并导向画廊内部,并通过散射避免了刺眼的眩光。画廊内共有17座玻璃屋顶,每座皆是由18种不同的玻璃板构成,共计使用了25块独立的玻璃板材。玻璃天花板使自然光和人造光融为一体,为展出的艺术品带来最为理想的照明系统。
玻璃天窗将光线捕捉并导向画廊内部
为了满足画廊内部严苛的环境调控需求,设计团队开发出了一套系统,使室温维持在21摄氏度(上下浮动不超过1摄氏度),同时湿度的变化范围不超过5%,从而为艺术品和参观者提供了极为稳定的环境条件。火警探测与抑制系统也经过了精确计算,使艺术品免于收到损害。
温控系统使艺术品免于受到损害
2.展柜设计与展陈内容
展示柜由来自比利时根特的Meyvaert为阿布扎比卢浮宫特别制作。他们运用最先进的材料,使展柜得以适应灵活交替的展览需要。
特别定制的展柜
目前展出的长期展览,多件艺术珍品,其中件来自阿布扎比卢浮宫馆藏,件借自法国各个博物馆,包括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布朗利码头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吉美博物馆,凡尔赛宫,中世纪博物馆,蓬皮杜文化中心等等。同时也有来自阿联酋各地区艺术机构-哈伊马角国际博物馆(NationalMuseumofRasAlKhaimah),艾因国家博物馆(AlAinNationalMuseum)等的收藏品。
阿布扎比卢浮宫还邀请了美国观念艺术家珍妮·霍尔泽(JennyHolzer)和意大利贫穷艺术运动(ArtePovera)的代表吉塞普佩诺内(GiuseppePenone)在博物馆空间内进行了创作。
霍尔泽的作品“献给阿布扎比卢浮宫ForLouvreAbuDhabi”,在博物馆的三面外墙上分别用楔形文字,阿拉伯语和法语雕刻三段文字,一段米索不达米亚泥版上的古老神话,讲述人类的诞生,一段出自突尼斯穆斯林历史学家伊本·赫勒敦(IbnKhaldun)的《历史绪论(Muqaddima)》,最后一段出自法国作家蒙田的《随笔集》,暗示三种文明的交融和对话。
佩诺内的“萌芽”(Germination)则伸向穹顶,是光雨中坚韧的生命象征,是所有文化推崇的意象。
环境给予安全感
基于建筑的自然形态和材料的固有性能,被动式的设计手法使气候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最终成功地减少了42%的阳光辐射、27.2%的能源消耗以及27%的用水量。阿布扎比卢浮宫以LEED银级认证为目标,同时得到了阿联酋绿色建筑条例的3珍珠等级。防水系统方面,最初施工基于挖方抽水得以建设,建设完成后水泵停止工作,设置在博物馆四周的水池被灌满海水,博物馆重新漂浮于海面之上。博物馆设计还考虑了海洋极端气候的威胁,设置了多处防波堤,以保护建筑和广场不被风暴袭击。
总平面图(渲染图)
穹顶下方平面图
永久展厅平面图
立面图
当然也有观点指出,萨迪亚特岛只是一面展示乌托邦的橱窗。巴黎卢浮宫的开放显示了与过去的决裂,使艺术品的持有者不再是王室,而是国家,使艺术品的观众不再是一小撮贵族和鉴赏家,而是公民。然而,萨迪亚特岛上的一系列艺术设施显示的却是阿布扎比王室财富和权力,阿布扎比卢浮宫的参观者也许更像是几百年前,得到机会浏览王室收藏的幸运儿。在错位的公共文化和社会力量的关系中,阿布扎比,一座历史不长的沙漠人造都市,真的可以在一夜之间,超越大马士革、开罗、巴格达,成为阿拉伯世界新的文化天堂么?我们拭目以待。
法国巴黎罗浮宫
不过,既然谈到阿布扎比卢浮宫,又怎么能够忘记在法国巴黎的“正牌”卢浮宫呢?通过对比这两座建筑,你可以看看,塞纳河北岸的经典卢浮宫,和漂浮水上、超强未来感的卢浮宫,哪一款更接近你对博物馆的想象!
卢浮宫博物馆,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建于12世纪末(年)。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去法国不逛一逛卢浮宫,就跟去北京不逛故宫一样。
卢浮宫的整体建筑呈“U”形,卢浮宫本身来说,她就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整个的卢浮宫是一个有著美丽花园的新古典式宫殿,主体建筑带有长廊,廊柱间有精美的雕刻作为装饰,显得古朴端庄,精致典雅。
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占地面积为24公顷,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目前,卢浮宫是世界参观人数最多的艺术博物馆。
盘点那些年我们心中的最美博物馆
除此以外,世界上还有许多美得不要不要的经典博物馆建筑,它们的形象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是因为至少在环境、功能、艺术和技术等其中一个因素上做出了特色。
1
注重环境因素的设计理念
博物馆同其它建筑一样存在于建造环境中,建筑设计是在客观存在的环境中进行的,设计过程也是一个认识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的过程,环境对于建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筑环境的范围大到建筑所在的地域、城市,小到建筑周边、建筑基地之内。建筑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不同的博物馆、不同的建造环境,建筑与环境的紧密程度不同,环境对于建筑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于特定的博物馆或特定的环境,注重博物馆的环境因素,重点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是博物馆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
拜尔勒博物馆、哥本哈根“方舟”现代美术馆
——与自然地理环境融合的理念
现代博物馆由于其文化、娱乐的特性,经常选择建在环境优美的大自然中。随着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逐步认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注重博物馆与环境的融合、强调共生的设计理念愈来愈得到建筑师的重视,在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作品中常常得以体现。
瑞士拜尔勒博物馆就是体现这一设计理念的实例。这是一座位于巴塞尔的小型艺术博物馆,建筑基地环境优美,周围是茂密葱郁的树林,还邻近一处别墅古迹。意大利当代著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的设计,使博物馆和周边环境十分和谐。博物馆设计形态开放,建筑与环境之间过渡自然而没有割断,建筑形象也比较单纯,不刻意引人注目,给人平静和严谨之感,使其完全融入自然环境,体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拜尔勒博物馆
丹麦哥本哈根“方舟”现代美术馆建于南部伊舍吉地区的海湾边,基地周围是湖泊、海滩、草坪构成的环境,远离城市,自然野趣,处于诗境般的大自然中。为了这片绿色的草地和宁静的海滩不受人造建筑的破坏,当时还是建筑系学生的瑟伦·罗伯特·伦德将博物馆外观设计为一艘自然停泊在海边的船,博物馆成为海湾一座地景建筑,成为海岛的一部分。建筑与海滩、水面、海鸟浑然一体,构成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表达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
哥本哈根“方舟”现代美术馆
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新馆、吉萨大埃及博物馆
——与人文历史环境协调的理念
博物馆是人类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宝库,现代博物馆因其涉及人文、历史的特性,建设用地宜选择在与人文历史相关的环境中,建筑师往往采取尊重人文和历史因素的态度,设计表现博物馆建筑与环境相互协调的理念。
德国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就建在旧城中心的一所老教堂附近,用地是街道中间的一块不规则三角形地段。奥地利建筑师汉斯·霍莱因用一个完整简洁的三角形体块布满整个地段,被称之为“一块蛋糕”。在建筑外形塑造上运用后现代的建筑手法,增加一些历史建筑的片段,并且博物馆的材料、色彩都与周围建筑相近,设计强调与附近的老教堂等传统街区环境协调。
法兰克福现代艺术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也是建在历史建筑环境中,紧邻苏州古城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和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由于这座博物馆独特的环境位置,处理好新馆与忠王府、拙政园的关系将成为整个博物馆设计的关键。著名华裔美籍建筑师贝聿铭在设计中尊重和维护忠王府、拙政园以及周边环境历史文化风貌,运用“中而新,苏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的理念,将现代与传统融合,采用苏州传统建筑的空间和色彩,使新馆与原有忠王府、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浑然一体,同时以简洁的线条、体块突显现代建筑的个性。
苏州博物馆新馆
埃及在建的吉萨大埃及博物馆方案是由华裔建筑师彭士佛设计,它解决了大埃及博物馆的最大难题:如何在作为建筑学诞生地之一的吉萨金字塔群边上,建一座与它匹配的新建筑。博物馆外墙上饰以一种来自意大利的透明石材,这种透明石材既能吸收自然光,又可隔绝户外高温。如此透亮的外墙,与周围的金字塔浑然一体。博物馆的屋顶也用透明的金属材质建造,兼具节省能源和遮阳的功效。白天,博物馆内部可直接采光;晚上,室内因外墙被照亮而整屋生辉。同时,在博物馆中的任何位置,都可以看到外面的胡夫、麦瑟瑞那斯和齐普芬三大金字塔。设计师并不强调博物馆的建筑外形,而试图让它与金字塔对话,用建筑巧妙地表达对周边环境的尊重。
吉萨大埃及博物馆
2
注重功能因素的设计理念
建筑功能主要是指人们对建筑内部空间的使用与安全的要求,是建筑设计的最直接的目的。博物馆建筑的基本功能即是为藏品的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提供适用、安全的内部空间和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代博物馆的功能要求不断增加和提高。重视博物馆建筑功能的多样化、现代化、人性化的要求,是现代博物馆设计的基本理念。
金泽21世界美术博物馆、盖蒂中心
——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的理念
现代博物馆除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等基本功能外,建设和设计愈来愈重视博物馆的教育、交流、旅游、休闲、商业、娱乐等多功能性,体现适应社会需求多样化的理念。
位于日本金泽市中心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出于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之手。这座美术馆建于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结束期,很多已有的艺术场馆受到严峻的生存考验,如何吸引更多的人走进美术馆成为该馆设计考虑重点之一。金泽21世纪美术馆不仅设计成艺术展览场所,而且是集展览、演出、交流、教育、商业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金泽21世界美术博物馆
美国著名建筑师理查德·迈耶设计的盖蒂中心,是一个多功能的博物馆综合体,除作为博物馆中心的展览馆外,还设有艺术与教育学院、艺术与人文研究所、信息中心、餐饮中心和行政办公等建筑体,以适应不同的使用功能。由于功能的多元化,盖蒂中心每年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来到洛杉矶,除了参观博物馆,还把它作为旅游景点观景,使得一个综合博物馆成为文化旅游活动中心。
盖蒂中心一
盖蒂中心二
首都博物馆新馆
——注重功能现代化、人性化的理念
由法国AREP公司让·玛丽·迪蒂耶尔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恺设计的首都博物馆新馆,在设计理念上除了以建筑的形式和材料来表达“博物馆是联系历史、现代和未来的场所”外,在博物馆的功能、设备和技术方面,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以文物为本,服务社会”。新馆建筑设计注重丰富展陈空间、完善服务设施、创造优雅的参观环境,体现功能现代化、服务人性化。新馆实现了成为一座全面展示北京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精美文物和当代建设成就及社会城市风貌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的目标。
首都博物馆新馆
3
注重艺术因素的设计理念
建筑的艺术性是指建筑形态和环境空间所体验的某种审美特征和审美观念。建筑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出建筑的文化价值,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建筑可以促进社会、城市文化的发展,可以影响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建筑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和实质意义是以建筑的具体形态来表现。博物馆基本功能是收藏和展览人类文化和艺术,博物馆建筑是最能体现艺术性和文化价值的建筑类型。博物馆建筑的艺术性是设计者最为看重的设计因素,注重艺术性是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尤为突出的理念。
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
——追求标志性建筑形象的理念
标志性几乎是所有特别重要建筑的设计追求。博物馆作为一个地区和城市文化和艺术的圣地,最具理由被要求设计成标志性的建筑。
瑞士著名建筑师马里奥·博塔设计的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处于三座摩天大楼之间,无法在高度上和周围建筑相比。为了在复杂的都市景观中占据应有的地位,设计者运用对称的几何形体和红色的传统砖石材料塑造了一个具有标志性的艺术博物馆形象,最突出的特征是一个高38m的圆柱形斑马纹大天窗,光线可直接由楼顶照射到底楼。它标新立异的外形,彰显旧金山的艺术精神,体现旧金山城市的文化气质。
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英国战争博物馆
——追求雕塑感建筑造型的理念
建筑具有艺术属性。作为造型艺术,建筑形态常常追求雕塑感,追求雕塑的神韵。在博物馆设计中以追求雕塑感造型的设计理念,不乏成功案例。
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的形体,以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简洁的几何体构成,西立面切割成巨大的H形,与其西侧对称布局、严谨有序的新古典风格的国家美术馆老馆呼应。贝聿铭以一条与老馆重合的轴线和对称的西立面,以及与原馆相同的饰面材料,求得与老馆的协调;同时以富有雕塑感的几何形体,突出东馆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获得强烈的艺术效果,被称之为现代主义建筑“成就的最高峰”。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一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二
1年由美国建筑师丹尼尔·里伯斯金德设计的英国曼彻斯特战争博物馆,是由分别代表水陆空的三个体块组成的博物馆,传达战争对地球的破坏的思想。博物馆造型最大的特色是以极具雕塑感的三个巨大曲面板块构成,无论从哪个方向都能看到三个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表现力。
英国战争博物馆一
英国战争博物馆二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以建筑艺术表达情感、思想的理念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是丹尼尔·里伯斯金德设计的又一座著名博物馆建筑。该博物馆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建筑以反复连续的锐角转折和到处布满的狭窄裂缝形成的艺术效果,来表达犹太人走过的坎坷历程和经历种种苦难。作为出生于大屠杀幸存者家庭的犹太裔建筑师,里伯斯金德对于犹太人遭遇的那场浩劫有着更为深刻的体悟,在博物馆的设计中,其设计理念是以强烈的建筑艺术形式表达对犹太人的情感和理解。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一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二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撒丁古建筑和当代艺术博物馆
——追求独特建筑形象的理念
年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设计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是一幢造型奇特、怪异、浪漫、优美而充满激情的建筑。它如同火焰在燃烧,宛若开在水面迎着太阳怒放的花朵,又像水中长出的海洋生物。这个建筑作品充满着那种暗含于西班牙文化的、既激扬又沉静的诗意,倾倒了全世界的万千民众。它的落成吸引众多游客蜂拥而至,给这个濒临沉寂的城市带来活力与生机。它独特的建筑形象,使其成为与巴黎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齐名的标志性建筑。美国建筑界的领袖菲利普·约翰逊宣称:“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建筑。”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一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二
被称为建筑“女巫”的扎哈·哈迪德设计的撒丁古代建筑和当代艺术博物馆,成为撒丁岛一座光怪陆离的地标建筑,其独特的建筑造型,给意大利过于沉闷的撒丁岛注入活力。哈迪德天马行空艺术风格的博物馆与撒丁岛周围特有的古代塔状建筑交相辉映,成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交融的纽带。
撒丁古建筑和当代艺术博物馆
4
注重技术因素的设计理念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建筑从功能、形式、环境到服务对象各方面都变得更加复杂,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重,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的发展使建筑形态千变万化。博物馆建筑也是建筑科技发展最具代表性、最为突出的类型,注重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结构成为现代博物馆设计新的理念。
巴黎莲皮杜文化中心
——表现结构、设备等技术特性的理念
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和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设计的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完全是一座反传统的建筑,外观上像一台巨大机器,它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博物馆——一个巨大的空间容器,在一个结构与设备外露的巨大骨架中提供弹性使用的均质空间。技术设备的外露,一方面体现技术美学,另一方面带来室内空间划分的灵活性,成为高科技建筑流派的典型代表。
巴黎莲皮杜文化中心
密尔沃基博物馆
——仿生学建筑形态的理念
2年由圣地亚哥·可拉特拉瓦设计的美国密尔沃基博物馆,就是一座利用自然生物形态的建筑实例。博物馆建于密歇根湖边,湖滨景色优美,水鸟自由翱翔。建筑模拟飞鸟的形象,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开启或闭合,富于动感与生动性,使建筑与自然更加和谐,更富有个性。
密尔沃基博物馆
山梨水果博物馆
——高科技生态建筑的理念
日本山梨水果博物馆是日本女建筑师长谷川逸子高科技生态建筑的代表性作品。这座水果博物馆运用现代建筑材料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将博物馆分解为三个独立的建筑体,三个建筑体分别模仿种子萌芽的三个不同阶段,表现万物不断繁衍、更新发展。博物馆室内运用现代技术,建立适合生物生长的人工生态系统。建筑师以高科技的建筑手段和生态技术,创造出极具现代感的建筑造型和生态化的室内环境。
山梨水果博物馆一
山梨水果博物馆二
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不仅是注重环境、功能、艺术和技术某一方面因素,而且常常是注重建筑设计原则涉及的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
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的设计既注重博物馆功能的多样性,又强调表现建筑结构和设备的特性,是功能性与技术性的结合。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理念既体现在追求建筑的标志性和独特造型,又表现在突出的高科技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是建筑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统一。新近设计的吉萨大埃及博物馆,墙体透明石材既能吸收自然光又可隔绝户外高温,透明屋顶兼具节能和遮阳的功效;同时,透明的建筑巧妙地表达对周边金字塔环境的尊重,其设计理念强调功能效益与环境因素的综合。
由此看来,注重环境、功能、艺术和技术等综合因素应该就是未来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的趋向吧。你觉得呢?
如果你对于最美博物馆和未来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趋向有不同看法,请尽情地在留言区说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