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模型材料 >> 模型材料优势 >> 一文了解DEM数字地形全家桶
在今年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版)》中,空间数据部分包括“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表面模型(DSM)、数字正射影像(DOM)、真正射影像(TDOM)、倾斜摄影三维模型、激光点云等。”
近日,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也交出成果——其承担的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前期工作项目,新疆万平方千米数字高程模型(DEM)制作任务成果成功通过验收,将作为国内最权威、可靠、全面、现势性好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提供给相关部门和其他行业使用。
这些空间数字模型和影像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它们听上去、看上去都那么像?它们来自何方,又如何应用?为什么实景三维、自然资源管理、“三调”、防灾救灾...都离不开它们?
DEM、DOM、DSM...
确定不是“绕口令”?
单看英文简称,DEM、DSM、DOM、TDOM..它们不仅读起来像绕口令,看上去也像一家子——不过在空间信息上,它们确实有亲戚关系,而且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不少旁系派生,妥妥的就是地形空间“全家桶”。
第一位出场的肯定是最有名的,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面地形的数字化模拟(即地形表面形态的数字化表达)。它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是数字地面模型(DigitalTerrainModel,简称DTM)的一个分支,其它各种地形特征值均可由此派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通过DEM通常表现出的是地理空间的图像形态,实际上,它是一种数字阵列信息模型(x,y,z),描述地理空间中的地形高低起伏,通过表示模型和渲染后,成为人们看到的地形图。
DEM有三种主要的表示模型:规则格网模型,等高线模型和不规则三角网,上图为不规则三角网(TIN)表示模型
图:百度百科
由于DEM数据能够反映一定分辨率的局部地形特征,通过其可提取各种类型的地表形态信息,可用于绘制等高线、坡度图、坡向图、立体透视图、立体景观图,并应用于制作正射影像(DOM)、立体地形模型与地图修测。所以,广义的DEM还包括等高线、三角网等所有表达地面高程的数字表示。
DEM的形态多种多样,并不一定是三维立体的,也可通过渲染颜色深浅,识别地形高低。上图为同一片区域的等高线和晕渲图配准制作的立体地形地图
图:JoHannahAsetre
DEM是研究分析地形、流域、地物识别的重要原始资料。
大家也发现了,在解释DEM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亲戚”的身影,所以接下来请出的是DEM的长辈——数字地面模型(DTM)。
数字地面模型(DTM)
数字地面模型(DigitalTerrainModel),是利用一个任意坐标系中大量选择的已知x、y、z的坐标点对连续地面的一种模拟表示,或者说,DTM就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x、y表示该点的平面坐标,z值可以表示高程、坡度、温度等信息,当z表示高程时,就是数字高程模型,即DEM。地形表面形态的属性信息一般包括高程、坡度、坡向等。
从左到右依次为温度图、日照图、坡度图
图:FATMAP
可以看到,DTM是一个地理坐标+多属性数字模型,通过z值的多变,可以生成不同地面数字模型,认识DTM也有助于理解DEM。
不过,无论是DTM还是DEM,都专精于地面,在人类建筑和森林树木之类的地物面前还是力不从心,所以DEM又多了一个兄弟——数字地表模型(DSM)。
数字地表模型(DSM)
数字地表模型(DigitalSurfaceModel)是包含了地表建筑物、桥梁和树木等高度的地面高程模型。和DEM相比,DEM只包含了地形的高程信息,并未包含其它地表信息,DSM是在DEM的基础上,进一步涵盖了除地面以外的其它地表信息的高程。在一些对建筑物高度有需求的领域有重要作用。
DSM表达了真实地球表面的起伏情况,让DEM的世界多了建筑物和森林等地物的身影!它表现的信息量更大,除了自然地理空间信息,还可从中直接提取社会经济信息;DSM和DTM之间的差异还可以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例如,建筑物高度、植被冠层高度等。
这张图说明了DSM和DTM的区别:上为DSM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