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模型材料 >> 模型材料发展 >> 不只是PPT,印度也有空天飞机,看起来像
美国X37B拥有超长的在轨待机能力,一次发射可以在太空中运行数百天,而且还能进行神出鬼没的超常规机动。面对这种降维打击的不对称优势,其他国家自然会想尽办法进行追赶,比如印度。印度在雄心壮志推进载人飞船、空间站建设的同时,也出台了南亚版X37B的发展规划,并且还取得了肉眼可见的成绩,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印度RLV-TD技术验证机
大家在图片上看到的这架飞行器,就是印度空天飞行器RLV-TD的技术验证机,由于颜色和材料的关系,看起来像纸扎的模型。虽然很多人将它称为印度版的航天飞机,但实际上,它更接近无人驾驶的X37B,或者日本的“希望”号。RLV-TD采用了升力体附加三角翼和双V垂尾的气动布局,这种设计在平飞时可以带来更好的稳定性,而它的研究重点则是多次可回收可重复使用。
这个模型做得挺精致的
从体型上看,RLV-TD技术验证机并不大,长6.5米,翼展不到3米,重1.75吨,差不多相当于一辆SUV,据说未来正式版的RLV-TD将会放大6倍,全长达到30多米,重量有望突破70吨大关。当然,能将70多吨的航天器送入近地轨道的火箭,印度还没发明出来。
RLV-TD箭机一体
有意思的是,RLV-TD技术验证机被布置在运载火箭的顶部载荷舱位置,并未采用传统航天飞机的并列驼载方式,也未像X37B那样有整流罩进行空气动力修型,完全依靠RLV-td运载器的气动性能保持飞行姿态,这一点倒与我国早期的“天骄一号”和“长城一号”航天飞机类似。
待命中的RLV-TD技术验证机
年5月23日,印度在安得拉邦达万航天中心,用一枚S-9固体火箭将RLV-TD技术验证机送入64.8千米的空中,进行了约10分钟的飞行,最高速度达到5马赫,成功验证了飞行器在真实大气环境中的飞行姿态,克服了没有大型风洞的尴尬。不过,64.8千米的高度并未真正进入近地轨道,勉强只能算亚轨道的最低点。
RLV-TD技术验证机点火瞬间
RLV-TD发射全程示意图
另外,RLV-TD技术验证机上的传感器还收集到大量空气动力学数据,比如运载器的机翼设计是否符合高层大气的超音速飞行要求,前机鼻、机翼外缘的温度达到多少等等。不过,由于它仅仅只是一个缩比模型,因此不具备真正执行任务的能力,飞行器上也没有按照配重放置一些仪器,也就是说它真正的重量,可能还不到1.75吨。
RLV-TD技术验证机真正的重量可能不到1.75吨
由于运载器没有着落装置,最终RLV-TD技术验证机不得不落入孟加拉湾销毁,印度航天机构没有进行打捞,这样一来,所谓的“可回收可重复使用”还是变成了一次性用品。不过,据说在第二架改进型验证机上,将会装上起落架。然而让人担忧的是,这个起落架是以“摔飞机”闻名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制造的,不知道会为RLV-TD带来怎样的命运。
RLV-TD风洞模型
RLV-TD和发射台的对比
印度原计划在年到年间发射第二架RLV-TD技术验证机,然后在年测试正式版的RLV-TD。然而现在已经是年了,传说中的第二次发射还杳无踪影。无论是载人飞船、空间站,还是空天飞机,印度当年吹的牛,都到了该兑现的时候,却都还是八字没一撇,印度方面似乎一点也不着急,可能真是“虱子多了不怕痒”吧。
虱子多了不怕痒,画个PPT做个模型就好了
虽然参与RLV-TD计划的印度科学家、工程师已达到多名,建造这个迷你运载器就花了5年的时间,但是好在账面上的耗资只有9亿多卢比。对于印度来说,用9亿多卢比建造一个可以飞的一次性模型,吹一次牛,长一次脸,显然还是很划算的。
9亿多卢比的买卖,太划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