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材料

教学策略如何选择您知道吗

发布时间:2025/6/10 11:31:42   

一、教学策略选择与制定的依据

第一,依据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

第二,依据教学内容。

第三,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四,依据教学策略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第五,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

第六,依据教学条件和教学效率的要求。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制定原则

1.学习准备;

2.学习动机;

3.目标范例;

4.内容组织和分块;

5.适当指导;

6.积极反应;

7.重复练习;

8.及时反馈;

9.个别差异。

三、几种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认知策略教学的基本方法

1.发现和引导发现

在策略教学的初级阶段,大多数学生通常是以发现的方法学习认知策略的。引导发现法涉及教学技术的运用,如教师通过提问技术,引导学生去发现一种具体的策略。

2.观察

这是源自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种演示认知策略运用的技术,根据普雷斯莱等人的观点,演示认知策略的传递系统可以包括:学生同伴之间的协同运用认知策略、教师的示范、用图像或文字提供虚拟的符号模型等。

3.指导的参与

教师主要通过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运用策略程序来指导学生。当遇到学习任务时,学生和教师一起鉴别该任务的特点,选择完成学习任务的策略,并明确有效运用这一策略的方法。这类活动一般不直接涉及有关认知策略的教学。

4.课本和课堂中的策略教学

这类策略被称为“预先包装好的(prepackaged)”关于教学的策略。普雷斯莱等人认为它的不足之处为:学生对体现在课本上或课程中的学习策略材料缺少应用方面的练习,并且往往不能把这类学习材料迁移到各种必须运用它们的情境中去。

5.直接解释

教师不仅告诉学生某些认知策略的程序,而且告诉学生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应该运用这些策略。由教师指导的直接教学还包括具体实例、典型示范和练习等。这类方法被认为是课堂情境中最成功、最适用的教学认知策略的方法。

6.配对教学

这种教学是指学生与有经验的成人之间一对一的相互作用和互相学习,双方如同师徒关系。成人可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演示学习策略,使学生尽可能清楚地了解认知加工过程。这种方法也包含由学生通过向成人演示所习得的策略,做出模仿反馈,成人则对此提出建议和进行监督。

7.自学的训练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自学,这种方法还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作用,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也能向学生示范认知策略的运用和提供反馈。但是,作为一种自学范畴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鼓励学生进行个人的表述(privatespeech),这种表达起初可以是公开的,后来可以是隐蔽的。

教学认知策略的具体策略

1.吸引学生注意,确立教学目的;

2.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3.预习策略;

4.复习相关的原有知识;

5.提供加工信息的例子;

6.集中注意;

7.运用学习策略;

8.练习;

9.反馈;

10.评价作业;

11.迁移策略。

(二)问题解决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在学校课堂环境中可以采取多种具体的方式方法,如范例式、发现式、实验式、讨论式等。其中以讨论式比较简单易行,它的实际做法如下。

1.讨论问题的提出

2.讨论活动的组织

总结

教学策略的选择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恰当的教学策略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好的教学策略应是高效低耗,能够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并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能愉快地进行。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应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目的、任务、内容,教学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2月图文动态激励计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7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