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学校/供图茅草屋、陶土盘、直立人化石、三星堆青铜面具……一件件制作精美的“文物”不是在历史博物馆中看到的——近日,北京市八一学校举办首届历史文物模型手工制作大赛暨历史学科寒假作业展示活动。本次大赛以“触摸温暖历史、感受千年传承”为主题,鼓励同学们以传统或现代的方式,动手制作历史文物,感受中华文明的千年传承。八一学校初中历史组教研组长王可老师介绍道:“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比起逛博物馆,他们似乎更喜欢《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样的纪录片。我们历史组设计了这样一场活动,旨在让孩子们真实触摸文物、探究历史细节、传承优秀文化、强化爱国主义,真正地做到寓教于乐,引导孩子们将文物还给历史,自主建构时空框架。”同学们在制作之前,需要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图片,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大家使用陶泥、纸板、木材、金属、彩泥、铁丝、布、砖石或其他材质的环保材料,采用编织、雕塑、拼装、剪纸等方法,制作建筑、篆刻、科技模型、陶器等各类作品。八一学校初一年级学生帅紫熠在这次活动中,制作的是三星堆的“六大国宝”之一——青铜纵目面具。“在活动中,我觉得受益最深的就是前期查找资料的过程,我收集资料的主要途径就是互联网和历史书籍。老师告诉我,历史的结论并不是唯一的,一定要勤加思考、大胆提问,勇于探索历史的真相。经过这个过程,我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更加认真、细致,对历史充满了敬畏之心。”帅紫熠深感慨地说道。在新石器时代专题展中,一座座精美的房屋呈现在眼前。从石器到用火、从河姆渡到半坡,俨然一幅史前人类生生不息的生活画卷。初一年级的黄翊婷同学制作的河姆渡房屋令人爱不释手,她在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后,还找来建筑方面的书籍阅读。“我一开始用木棒搭建房屋时,只想着美观,但越做越发现,要建好一座房屋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尤其是像河姆渡遗址中的干栏式房屋,更考验结实程度。于是,我又查阅了很多建筑方面的资料,最后才造出了坚固的房屋。”此外,还有书画展、历史地图展等专题,分门别类地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更带大家领略了历史这一方广阔的天地。历史文物模型手工制作这种“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从一件件亲手制作的古屋民居到军械武器,再到陶瓷器皿,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隧道,感受历史魅力,品味先辈智慧,从而培养好学、乐学的精神。在‘双减’大背景下,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学生课业质量,并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基于这样的思考认识,学校初一历史组从课本间接习得到体验探究,从封闭型作业走向开放型作业,体现了学生历史学习的提升性和深化性,以及历史思维的发散性和反思性。这一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在不同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王可老师说。(记者刘畅)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