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模型材料 >> 模型材料资源 >> 3D打印不锈钢模具成型零件开裂的模拟分析
作者:刘煜,王敏杰,戚文军,刘建业,牛留辉,张佳琪,史振伟,王金海(大连理工大学模塑制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广东汉邦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文章已刊载在《模具制造》月刊,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针对3D打印不锈钢模具零件发生的开裂现象,通过建立激光选区熔化(SLM)3D打印过程的热-结构耦合有限元模型,模拟了打印过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对打印开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打印层数增加和热量在零件内积累,激光扫描区域的温度峰值增加,熔池尺寸变大,冷却收缩产生的应力增加。层厚方向的热应力随着打印层数的增加而增大,应力超过材料强度极限时,裂纹萌生,并在循环应力作用下扩展。降低激光功率和提高基板预热温度使热应力明显减小,有助于抑制打印零件的开裂。
关键词:3D打印;激光选区熔化;开裂;温度场;应力场;不锈钢
1引言
随着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对模具制造的响应速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具结构复杂、零件众多,按模具零件的外形结构特征与加工工艺,可将模具零件分为轴类、套类、板类、型腔类等4大类。传统的机械加工方式适用于轴类、套类与板类等外形结构简单的零件制造,而在复杂型腔类零件制造中存在制造工序多、生产周期长等问题。激光选区熔化(SLM)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金属增材制造工艺之一[1~2],其基于分层制造、层层叠加原理,通过激光逐层选择性的熔化金属粉末制造零件,成型零件具有致密度高、尺寸精度高、力学性能好等优点,在复杂结构零部件制造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在采用SLM工艺打印模具零件过程中,对于三维方向尺寸相近且较大的零件,由于打印过程高温引起的热应力不均,往往会导致打印零件开裂,造成零件报废。为此,国内外学者对SLM过程中的开裂问题进行了研究。杨益等对SLM成型钛铝合金的研究表明[3],残余应力高于材料的抗拉强度时,裂纹在缺陷处萌生,脆性相的存在易导致裂纹的产生与扩展,通过基板预热可有效减小试样的残余应力,从而减少裂纹的产生。张升等对SLM成型TC4钛合金出现的开裂行为进行了研究[4],认为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可改变试样组织,并减小残余应力,从而消除裂纹。张新瑞对铝锂合金SLM成型产生的裂纹缺陷进行了研究[5],发现较大的凝固区间与残余应力共同导致了裂纹的产生。Marcel等与Luke等均对SLM成型CMLC镍基合金出现的开裂问题进行了研究[6~7],前者发现减小光斑直径可增加熔深,较大的熔深对裂纹进行重熔减少了裂纹数量,后者发现热等静压处理可有效去除试样内的微裂纹。随着SLM工艺应用的不断深入,打印零件的开裂逐渐受到学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