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核舟记》应该让中学时代的我们记忆深刻,「长不盈寸」的桃核在明代奇巧人王叔远的精湛技艺下,生动再现了苏东坡乘小船游览赤壁的场景。这艘「核舟」就是「微缩」艺术的一种。微缩,意为按比例缩小。误入小人国的格列佛、掉进兔子洞的爱丽丝、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这些经典故事展现了一个个和日常生活比例不同的微缩世界或人物。远不止文学故事,微缩艺术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消遣,比如玩偶屋、迷你厨房、乐高玩具......在和迷你事物的相处中,我们拥有了重新审视世界的视角。而对于手艺人来说,他们需要细致观察现实的一草一木、一房一物,并用手中工具开辟通往微缩世界的道路。EddiePutera,微缩景观制作者.因为拥有工具和技艺,手艺人得以制作微缩作品;微缩丰富了世界的尺度,它们自身亦是我们丈量事物的工具。人与工具的关系,因为微缩艺术更加紧密。一次手工,一场怀想从童年开始,迷你事物对人类就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食玩」作为微缩玩具的代表,似乎就是应这个需求而生。食玩分为不可食和可食。不可食食玩以玩为主,比如日本万代公司的食玩模型会附赠一颗薄荷糖或口香糖;可食用食玩以吃为主,又称为「知育菓子」,常常被作为孩子们的益智玩具,孩子们可以用各种材料DIY各种食品的迷你版。可食食玩.图片来自:柚子木字幕组如今,食玩不仅仅是孩子们的过家家,更成为了大人的玩具。在迷你厨房里,创作者们直接从材料开始做起,制作效果更逼真的可食用菜肴。比如,在迷你厨房制作一道煎鸡蛋,制作者需要使用注射器,从正常的鸡蛋吸取蛋黄蛋白,一步步为迷你煎蛋「造型」。单看这些菜品和正常食物没有什么区别,直到创作者的手进入画面,观众方知这是一个比例的魔术。YouTube和B站有很多微缩厨房的视频,观众们还在评论区中点菜,火锅、佛跳墙、冰淇淋蛋糕......什么难做就点什么。迷你厨房.图片来自:B站小小万mini厨房迷你厨房的火爆其实很好解释,工具的袖珍、材料的难得、过程的还原,使得做饭成为一个真正的观赏过程。观众们并不是想学具体做法,而是好奇视频中宛若巨人的手,如何操纵小小的锅碗瓢盆,和真正的做饭过程贴近,但又规避现实厨房令人讨厌的地方。迷你厨房满足了好奇心,也治愈了打工人们。我们看着面积不到一张书桌的迷你厨房尽在掌握,现实压力不知不觉得到了缓解。而且,这些微缩作品往往会唤起怜悯之心,进而让人获得力量和英雄气概。小小的迷你厨房,其实关乎人类最朴实的情感,我们往往非常愿意为情感买单。迷你厨房.图片来自:B站小小万mini厨房和迷你厨房相似的,还有毛毡动物、乐高玩具、纸拼图、玩偶屋等等。最近比较火的微型颗粒积木,是动手能力一般的人都可以体验的快乐。这是在便利和明确分工的时代,我们对工具和手作时代的一场怀想。更微观,更细节宇航员为人类探索宇宙未知,宇航员也可以作为一件积木,躺在手心寄托飞天梦想。以小命名的微缩,往往关联着更大的东西,并鼓励人们更仔细地观察和理解手中事物。19世纪90年代,世界最高的建筑物是埃菲尔铁塔,站在三百多米处往下看,整个城市成为了微缩模型,就像飞机飞入平流层的前一段,我们打量地面只能看到星罗棋布的城镇和蚂蚁般的人群。在埃菲尔铁塔俯瞰巴黎.图片来自:B站柠檬家的柚子茶茶而埃菲尔铁塔的模型,自埃菲尔铁塔问世之时就有人尝试制造。年,一名纽约的口腔医学生用1.1万根牙签成功搭建了一座埃菲尔铁塔模型,模型比他本人高一点,整个搭建过程用到了镊子和胶水,耗时大约个小时。后来,有一个叫做维泰尔的人,花费了几年时间,用大约50万根火柴打造了一个1∶10的埃菲尔铁塔模型。年,法国报纸刊登了这座火柴塔,照片上它的尺寸大得足以攀爬。图片来自:《把世界装进火柴盒》要将埃菲尔铁塔模型建造出来,建造者不能漏过关键细节,作品的尺寸越迷你,创作者的探寻就越深入。借助微缩艺术,我们对伫立于广阔大地的巨大建筑更为了解。因为它是从最小处开始精雕细琢,所以它往往能给正常大小的人们留下最深刻和最难忘的印象。爱范儿旗下「玩物志」曾经采访过制作微缩食玩的艺术家潘宝欣,她的黏土作品即便只有拇指大小,我们依旧从中看到高度的细节还原。在她看来,神似实物的关键是观察和思考。光顾水果店,她会观察橙子橙皮的纹理、苹果表面的斑点;看到一面普通的墙,她也会下意识地思考,要如何才能实现这面墙的效果。潘宝欣的黏土作品.图片来自:「玩物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