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蒋甜青岛报道“钢筋笼绑扎、混凝土浇筑、蒸汽养护…”近日,大众网记者走访高新区青岛城铁智能建造科技有限公司,伴随着“铛铛铛”的机械声,8条智能化流水生产线开足马力,正在加紧生产重庆路快速路的箱梁构件。据了解,作为青岛市规模最大的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工艺的高架桥,重庆路快速路的上部结构绝大部分采用预制装配式桥梁施工工艺,在工厂加工好构件、配件,在施工现场完成拼装。据青岛城铁智能建造有限公司陈晓明总经理介绍,在工厂制作完成预制构件后,再将一块块犹如“积木”的桥体构件运至工地现场开展拼装,“从搅拌车间到制梁模具浇下混凝土,全程都实现了智能化。”在钢筋智能加工中心记者看到,10余台设备正在“挥舞”着机械臂进行生产,通过对钢筋快速精确剪切、弯曲、输送,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之前需要30—40人生产多吨钢筋,通过智能化之后,7个人就能完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弯曲、上料等工序现在可以通过自动化技术完成,工人只需要进行钢筋捆扎这个工序。“如同汽车生产线一般,我们的地基做好以后,部件就可以拉到现场,实现无缝对接。”据施工方中铁二十五局项目负责人介绍,采用装配式施工,现场还在做桩基础施工时,后方梁场就同步生产路桥构件,项目日产箱梁可达5片,在五一期间24小时不间断施工,不断优化施工生产工序,日产量可达6—7片。记者了解到,自三月具备大干条件以来,生产总量已突破片。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建造水平,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数字住建”是国家数字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快城市管理、住房管理和工程建造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随着BIM等技术的成熟应用,为建筑行业的“数字住建”推广应用提供了可行性。据了解,今年以来,BIM、装配式、绿色建造等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广泛运用到青岛重点项目建设中。“某个项目做出BIM模型以后,装配式厂家根据BIM模型数据,直接生产部件,现场直接安装,一套模型下来,只有用BIM数据打通才能实现这个事。”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工作人员告诉大众网记者。通过BIM建模之后,可以模拟施工,人流、车流做一些数字化模拟,施工按照最优方案来执行。据介绍,在一些复杂的工程,通过BIM模拟,管道碰撞,提前把问题模拟出来,提前解决。除此之外,使用BIM模型来指导生产,尤其是装配式,可以大幅度缩减工期,减少给老百姓生活的影响。青岛一些企业先行先试的成果就极具代表意义。例如,青岛海天中心、地铁5号线、第二条胶州湾海底隧道、亚洲杯足球场都有大量BIM应用。通过BIM技术手段,加速数字技术与建筑行业的融合,使得“数字住建”的推广应用成为可能。在今年召开的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青岛住建局也提出,要大力开展智慧低碳转型行动,培育绿色创新发展优势,以“试点示范”开辟智能建造“青岛路径”,加速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与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转换增长动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