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模型材料 >> 模型材料前景 >> 采购存货最佳订货批量如何确认
企业在进行存货管理时,每次具体购进多少存货,一年几次进货,以及进货的周期都需要财务人员根据各种存货的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以使得与经济订货批量相关的总成本达到最低。
存货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取得成本,储存成本以及短缺成本。取得成本中包括购置成本(年需求量×采购单价)和订货成本,订货成本包括固定订货成本和变动订货成本,固定订货成本比如采购部门员工的基本工资,不会随着订货量以及订货次数发生变化;变动订货成本会随着订货次数的变化而变化,比如采购人员的差旅费等。储存成本包括固定储存成本和变动储存成本,固定储存成本不随订货批量变化;变动储存成本与订货批量相关,比如存货占用资本的应计利息等。
缺货成本一般指停工损失,拖欠发货损失,丧失销售机会损失,商誉损失等。
在假设不准予缺货的情况下,固定订货成本、固定储存成本与每次订货量无关,属于决策无关成本,若每次采购单价不受采购数量的影响,则也不会影响订货批量,若每次采购数量会影响采购单价,购置成本也是决策相关成本。
经济订货批量的基本模型基本模型下,仅考虑订货变动成本和储存变动成本,其他成本均为决策无关成本。基本模型下,基于7个基本假设,①能及时补充存货,即存货可瞬时补充,不存在送货期;②能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入库;③不允许缺货,即无缺货成本;④需求量稳定,并能预测;⑤存货单价不变;⑥企业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影响进货;⑦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分,可以随时买到。
基本模型下,与经济订货批量相关的总成本=订货变动成本+储存变动成本,当两项成本相等时,相关总成本最低。
订货成本=每次订货变动成本×年订货次数
储存成本=年平均储存量×单位变动储存成本
经济订货批量=(2×每次订货变动成本×存货年需求量÷单位变动储存成本)^1/2
相关总成本=(2×每次订货变动成本×存货年需求量×单位变动储存成本)^1/2
举例:
假设某企业每年所需的原材料为千克,单位成本为5元/千克,每次订货变动成本为20元,单位变动储存成本为1元/千克,一年按照天计算。
经济订货批量=(2××20÷1)^1/2=千克;
每年订货次数=÷=30次;
订货周期=÷30=12天;
与批量相关总成本=(2××20×1)^1/2=元。
年购货总成本=×5+=18元
经济订货批量的扩展再订货点确认
假设订货日期与到货日期之间存在差异,即无法满足瞬间到货的前提下,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企业就需要提前订货,再订货点=交货期×每日存货需求量。比如订货日至到期日为3天,每日企业需要原材料千克,则企业再订货点为:×3=千克。
陆续供应模型
假设企业订货后,货物不是在一天到达,而是陆续入库,那么送货期=每批订货数÷每日送货量,送货期内,企业每日新增存货=每日送货量-每日耗用量
陆续供应下,经济订货批量=(2×每次订货变动成本×存货年需求量÷单位变动储存成本×每日送货量÷每日新增存货)^1/2
与批量相关总成本=(2×每次订货变动成本×存货年需求量×单位变动储存成本×每日新增存货量÷每日送货量)^1/2
举例:企业生产使用A零件,年需求量为件,每次订货成本为元,供应商每日送货量为件,储存变动成本为每件10元,全年按照天计算。
每日零件耗用量为:÷=件,送货期每日零件新增-=件。
经济订货批量=(2××÷10×÷)^1/2=件;
每年采购÷=30次;
与批量相关总成本=(2×××10×÷)^1/2=元。
保险储备
实务中,企业为了维持生产经营的稳定性,为了预防特殊事项的影响,比如送货延迟的可能等,企业需要多储备一定数量的存货以备应急之需,即保险储备。
即再订货点=平均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量+保险储备
最佳的保险储备应使缺货损失和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之和达到最低。
保险储备储存成本=保险储备×单位变动储存成本
缺货损失=一定订货期望缺货量×年订货次数×单位缺货损失
举例:甲公司计划年度耗用某材料,全年订货4次,单位材料的年变动储存成本为15元,单位材料缺货成本为20元,在交货期内,生产需求量及其概率为:
生产需求量为件的概率为10%;生产需求量为件的概率为20%;生产需求量为0件的概率为40%;;生产需求量为1件的概率为20%;生产需求量为件的概率为10%。假设进货的数量必须以件为倍数。
该企业的正常情况下,再订货点=×10%+×20%+0×40%+1×20%+×10%=0件;
保险储备为0时,没有保险储备储存成本,总成本为短缺成本=20×(×20%+×10%)×4=3元;
保险储备为件时,保险储备储存成本=×15=1元,短缺成本=20×(×10%)×4=元,总成本=1+=2元;
保险储备为件时,无缺货成本,只有储存成本,总成本=储存成本=×15=0元。
显然企业留有件的保险储备更划算,再订货点=0+=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