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材料

百年古镇用泥还原手工模型,竟发现这么美

发布时间:2025/2/10 16:01:37   
公益中科 https://m.39.net/disease/a_5882589.html
年我们与胡老师相识,并随他一起前往了箭板古镇。箭板之行,我们对箭板和胡老师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之后的一段时间,突然听说胡老师在制作箭板古镇的模型。我们就第一时间去胡老师的工作室去看了他制作的模型,非常的震撼。因为很多时候觉得只有在其他城市或者电视里,却在身边遇到了这样的匠人。佩服之余,当时我们就决定为这座让人震撼的古镇模型拍摄视频。因为天气关系,前前后后我们间断采集了半个多月的素材。年年末,我们已经剪辑出来了一部10分钟的初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有发布。直到年,当我重新尝试剪辑这部片子的时候,由于电脑出问题,年版本的源文件全部丢失。恰遇胡老师和他学生的古镇模型作品参与毕业展,所以我们再次重新剪辑了这部沉淀了半年之久的视频,并且将之前的10分钟视频进行了精简。依然有很多不完善甚至粗糙的地方,但是,半年的时间里,我们都一直记得这样一件未完成的事。后续,我也将与你分享更多关于箭板和胡老师的故事。谨以此片向胡老师以及他的学生团队表示我们的敬意“挑不完的商州,塞不满的箭板”这是民间以前形容箭板盛极一时的一句谚语如今看似老旧的古镇曾经却是繁华的贸易集散中心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的胡老师,带领14人学生团队参照沐川箭板古镇的原型,按1:的比例制作了箭板古镇手工模型,模型长7.2米、宽1.9米。主要用工业油 泥、石膏、天然树脂、泡沫等10余种原材料制作完成,用时两个多月。古镇模型仿真度直逼现实中的箭板古镇,从房屋的墙壁、瓦砾,再到古镇的街道,山坡和树木,胡老师的团队在制作模型的时候,特别注重了古镇的每一个细节。“古镇”依山傍水,一字形沿岸而建,临河的一面全部采用吊脚楼式建筑,独具风格,从空中俯瞰,如一条“蛟龙”。房屋错落有致,瓦片、栈道、青石板路、桌椅、吊脚楼……模型还原了川西南民居特色和千年冰臼、吊脚楼等历史文化符号,保留了禹王宫、南华宫等建筑的原貌。在制作房屋模型时,胡老师特别强调赋予房屋人格化,让‘古镇’上的房屋高低错落。同时把每栋房屋的大门作色彩处理,突出了花花绿绿的色彩,更加贴切体现当时的生活状态,恢复现实当中古镇居民有趣的世俗审美。现实中的箭板古镇现实中的箭板古镇,这些夹街而建的房屋,大多建于明清时期,极具川西南传统民居特色。据当地老人介绍,由于水火灾害时有发生,目前留存的古民居还有多间,占整个民居数的50%以上。还有近一半是在水打火烧基础上建的木板房,虽不算久远,却仍然保存了古朴的民居特色。房与房之间紧密相连,中间普遍由木板墙隔为边界。房子进深一般20—30米,为11—17柱,临街都作铺面做生意,门面几乎全为木板,白天做生意时全部取下,晚上关上恢复原状。多数民居房屋建为二层,顺着吱吱作响的楼梯上行,曾经作为“闺房”或子女读书房的二楼,如今早已是空无一人、尘土遍布。古镇下场临河边的成片吊脚楼。顺着凿石而成的阶梯下到码头,一幢幢甚为壮观的吊脚楼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很有气势。据了解,这些吊脚楼一般高达30余米,建筑面积平方米以上。吊脚楼充分利用地形,从河滩边垒砌而成高达三丈的石保坎,再在保坎上立石柱或木柱建造两三层的木板房。冰臼产生于第四纪冰期后期,距今多万年前。根据当地老人介绍,箭板冰臼分布于龙溪口火尾子和上游黄沙溪共10多公里的龙溪河河滩一带。其中,特别集中在箭板古镇中段王爷庙大石板滩上。每至冬季枯水时节,就能清楚地看到这片大石板滩上分布的数千个形状各异的冰臼石坑,有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弯月形、葫芦形、马蹄形等等,而且冰臼大的超过1米,小的只有鸡蛋大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7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