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模型材料 >> 模型材料资源 >> 年高考化学命题新趋势与高考生物7
高中化学知识虽然琐碎,学起来却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规律的同时,如果清楚高考命题动向,还愁攻不下高考化学吗?我们一起看看高考化学的命题新动向吧!
化学用语命题新动向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基本技能,可能涉及整份试卷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同学务必要看清楚试题的设问,不防答题前在涉及化学用语下面画上着重号)
涉及的考点
(1)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的书写;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的判断;
(3)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或判断;
(4)电子式的书写或判断;
(5)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表示和判断。
(6)键线式、球棍模型、比例模型的表示和判断。
(7)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五同知识(同素异形体、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一物质)
(8)方程式类:①化学方程式②离子方程式③电离方程式④水解方程式⑤电极反应方程式⑥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⑦热化学方程式⑧有机反应方程式
阿伏加德罗常数命题新动向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高考命题的常考热点,是一种“久考不衰”的题型,命题方式看上去很单一,其实考查内容很丰富,题干一般都是“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或不正确)的是”,内容如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的数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目、化学键的数目等的计算。
现在对试题有所变型:不再单一考,在一个选择题中的一个选项中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而其他选项则是其他的知识点。
离子反应??命题新动向
离子反应是每年高考命题中必然要涉及的知识点之一。
主要包括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正误判断)、离子共存及离子的推导(可能出现在非选择题,对离子是否存在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非选择题中也经常考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已知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特别要注意的就是溶液的酸碱环境。
氧化还原反应考查内容
(1)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判断及计算
(2)用双桥式表示电子的转移情况
(3)结合阿伏加德罗常数对反应中转移的电子进行计算
(4)结合电化学进行命题,电化学的基础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考查电化学的同时还会考查电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5)结合实际应用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通过生产、生活中实际的氧化还原反应,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确定等。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命题新动向
近几年也是常考内容
(1)单刀直入:
直接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告诉一些元素的结构特点或性质先把元素推导出来,再以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②同周期元素最高化合价的变化规律,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④氢化物的稳定性等内容进行考查。
(2)声东击西:
题目题干中出现的是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即通过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来推断元素,然后确定具体的物质,这是“声东”。
而题目的落脚点的重点不是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而是考查化学反应原理,如原电池、电解池知识、化学平衡知识、甚至是热化学知识等,此可谓“击西”。
热化学与盖斯定律??命题新动向
化学反应与能量是高考热点内容之一,其出题方式可谓百花齐放,变化多端,常出现考题:
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和书写,题目通过①能量变化图②盖斯定律③键能等创设情景,提供新信息,通过比较分析、计算等方法来求解“△H”值,从而判断或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电化学涉及的考点
从近年高考试题可以看出,电化学知识年年出现在高考试题中,除了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外,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试题情境求新颖,命题形式求创新,强化基础知识的迁移用应用。
(1)常规题:
①根据原电池、电解池原理判断电极名称;②电极反应现象;③书写相应电极反应或电池总反应;④判断电解质溶液的离子浓度变化;⑤离子迁移方向;⑥溶液酸碱性变化情况;⑦通过电解中的出现的一些特殊的现象来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等。
(2)创新题:
结合新能源、新技术、新科技等知识,例如以常见的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光电池为蓝本,分析其工作原理,强化原电池作用原理的综合应用。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命题新动向
(1)化学反应速率计算:通过给出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和容器体积及反应时间计算反应速率,或者通过给出的图像,通过图像分析进行反应速率的计算。
(2)涉及反应速率的化学实验:以实验的形式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设题,就实验操作方法进行设题,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得出实验实验结论等方面进行设题。
(3)化学平衡的移动:结合图像定性和定量分析,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或者通过化学平衡的已知移动方向,判断影响化学平衡的某种因素。
(4)化学平衡常数:通过表格中的数据或图像中数据,计算平衡时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继而计算化学平衡常数。
(5)转化率:通过题目提供的已知数据,计算某种反应物的转化率。
(6)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应用:通过一组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数值,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判断焓变大于0还是小于0,并据此判断升高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电解质溶液??命题新动向
(1)水的电离及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意义与应用
(2)简单pH的计算
(3)溶液中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4)考查盐类水解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这种题目类型往往比较简单,只要求考生对盐类的应用做出粗略的判断,不要求考生对其原理进行解释。
(5)考查由于盐类水解而导致的物质变化。这种类型的题目可以是常规性的溶液蒸发导致的溶质变化的判断,最近几年最多的还是由于盐类水解而导致的溶液内溶质离子浓度大小的变化及排序问题。
(6)考查盐类水解的原理及其解释。这种类型的题目是盐类水解中最高层次的考查,考查的题目往往比较复杂,难度较大,譬如会出现在选择题的压轴题中,或者是实验题及推断题中。
(7)结合溶解度考查难溶物质的溶解平衡,定性解释溶解平衡的移动方向及影响溶解平衡的条件。
(8)考查溶度积常数,主要会涉及溶度积常数的理解类题目,特别是关于用溶度积来解释沉淀的析出顺序,通过计算达到考查考生对溶度积理解的目的。
金属及其化合物??命题新动向
钠、镁、铝、铁、铜等是高中最重要的五种金属元素。
(1)计算:主要是铁与硝酸、铝与强碱或合金与酸、碱反应关系为载体,通过很复杂的转化关系,考查学生基本计算能力和重要方法,如Fe3+、Cu2+、Fe2+与Fe反应计算、金属合金与硝酸反应或者反应后再加入NaOH反应相应计算等。
(2)图表分析:图表分析是考查学生创新能力重要载体,所以以金属及其化合物反应为基础,融合生成的沉淀、气体等量的变化推断物质的组成、含量等当今高考命题一大特点。
(3)物质间的转化: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如钠、镁、铝、铁、铜的性质,框图转化是最常规的题型,命题者往往不只是考查一种元素及其化合物,往往还将非金属、化学计算或者反应现象、物质结构、氧化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整合其中,达到“一箭多雕”的效果。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命题新动向
(1)考通性带特性:如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主要反应、硝酸、浓硫酸的特性等。
(2)考重点带转化:明星元素H、C、N、O、Si、S、Cl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是命题重点,题目往往融合金属及其化合物进行综合命题。
(3)考性能带应用:题目主要涉及晶体硅、SiO2、HClO等的性质和应用获取方式等。
?有机物??命题新动向
(1)必做题:通常考有机物的基本性质、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2)选做题:有机框图题,常见考点有: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名称、反应类型、反应条件、书写方程式(酯化反应、消去反应、水解反应、醇醛的氧化反应、缩聚反应等)、有机物中原子共平面情况、同分异构体判断与书写、有机合成流程等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命题新动向
选做题常考:
(1)晶体类型的判断
(2)晶体熔、沸点高低的比较
(3)晶胞中粒子个数的计算
(4)考查晶体密度与微粒距离间的关系计算
化学实验??命题新动向
本考题是一定会出现,是综合能力的体现,难度会很大。
常考:
(1)重要仪器名称(分液漏斗、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三颈烧瓶、酸碱式滴定管、干燥管、洗气瓶等)
(2)实验基本操作(过滤、除杂、结晶等)
(3)实验步骤的重要举措
(4)实验结果的分析
高考化学考试重点预测1.高中的主干基础知识
回顾往年北京高考理科卷可以看出,高考中主要还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那么我们在具体的高考准备过程中,如果想要获得高分,并不是要求同学们能将难度很大的题目全部解答出来,而是需要同学们能够将学科的基础题能够万无一失的做出来,确保得分。
2.科学素养能力
从08年以后北京进行课改,高考的理科综合题目更加贴切现实实际生活,情境化更加明显,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培养科学素养能力。科学素养能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二是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三是以科学的眼光和视角解释生活现象。那么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重点培养自己以下的三个能力:
a实验探究能力(反应原理或历程的探究)
从已知入手,通过科学假设得到未知。对于这种能力的考查在综合卷的化学部分的主观题中经常出现,从教材中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出发,通过改变条件丰富对物质性质的了解。
b信息的提取与整合能力(新物质、新工艺制备)
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里,有那么多题目需要我们去处理,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提取和整合题目信息,抓住重点,才能更加有效地帮助我们做题。
c数据的分析能力(数据呈现角度的多元化)
题目变化的倾向是题目很简单,但是信息却极为丰富,这就需要我们对于一些图象和数据能够有效分析,从而帮助我们做题。
1.化学专用名词不能写错,建议考前几天多翻翻课本,再熟悉一下基本名词和实验装置。
2.防止化学用语表达错误,例如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漏写、写错,方程式没有配平等。
3.注意有机物结构式书写错误,多个“h”、少个“h”的情况都不少见。
4.注意答题的文字表述清晰明了,如果字迹潦草条理不清,会影响阅卷老师的判断。
高考化学将会考什么
1.注重基础: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题的挥毫泼墨
随着高考试卷整体难度的调整和试卷长度的缩短,高考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试题也越来越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题目涉及的内容和背景资料基本上为考生所熟知,例如高考常考不懈的“五同”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化学键的类型、离子反应、平衡体系中反应物的转化率、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等都是化学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中的重点、也是基点。
2.突出迁移:概念、理论试题的神来之笔
高考化学概念与理论试题重视基础,但不是就基础考基础,而是注重化学概念与理论基础的延伸和拓展,注重将课本理论知识的综合和应用。例如“氢镍电池”、“熔融盐燃料电池”、“镍镉可充电电池”、“甲醇燃料电池”等,都是课本原电池知识的灵活迁移。
3.面向现实:概念、理论试题的依附渊源
高考命题不拘泥于大纲,引导学生注意社会实际问题,经常用化学视角观察现实问题。试题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中各类化学问题,重视化学与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科技等方面的联系。概念、理论试题更有这方面的优势。
4.再现探究:理论试题的发展创新
高考概念、理论试题在强调强调知识应用的同时,还尝试对学生拓展性学力和研究性学力的考查,强化对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适当增加开放型试题,鼓励有创造性的答案,要求用研究性的思路考虑问题,提出更优的实验方案。试题不具难度但有深度,体现了考改与课改的一致性,配合和支持了中学新课程改革。
5.体现区分:概念、理论试题的选拔功能
虽然高考试题难度下降,但其作为选拔性考试的性质决定了高考试题要有必要的区分度的适当的难度。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体现这种区分和选拔功能的试题大多为基本概念、理论试题。概念、理论试题在高考试卷的选拔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试卷中低于整卷难度系数的无论从题量还是从分数权重大多为理论试题,有个别试题甚至成为全卷的难题。
6.热点重复:概念、理论试题的不简单连续
据统计,高考理论试题的比重每年都比考试说明规定的要高,基本理论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近几年高考化学各理论板块的题量和分值,不难看出每年各理论板块具有一定数量和分值的试题,理论部分的考点多,重现率高。但这种连续和重复不是简单的连续和重复,渐变和创新贯穿其中。
高考生物7大题型的答题模板祥子说生物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首先从出题模式来看,考查新陈代谢、生命活动调节、遗传变异、生物与环境,可以说考查的主干知识是不会变的。
再从题型来看,有曲线类、表格信息类、图形图解类、实验探究类、数据计算类、信息迁移类、遗传推断类等。
7大题型的答题模板~速速分享收藏吧!
题型一 曲线类答
题型特点:正确解答曲线坐标题的析题原则可分为识标、明点、析线三个步骤:
1、识标: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基础。
2、明点:坐标图上的曲线有些特殊点,明确这些特殊点的含义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应以行或列为单位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变化趋势。
3、析线:根据纵、横坐标的含义可以得出:在一定范围内(或超过一定范围时),随“横坐标量”的变化,“纵坐标量”会有怎样的变化。从而揭示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其含义。
若为多重变化曲线坐标图,则可先分析每一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再分析不同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先后关系,分别揭示其变化趋势,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结论或者是教材中的结论性语言。
例1: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A.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则背光一侧的浓度一定在de之间
B.若c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ce段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
C.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e点浓度
D.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则a、d点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茎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且促进生长较向光侧快,若向光侧浓度是b,
则背光侧浓度应在bc之间;最靠近顶芽的侧芽生长素浓度高于顶芽,且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对芽具有抑制作用,所以最靠近顶芽的侧芽的生长素浓度大于e;芽的最适宜浓度比茎的小,而d大于c。
题型二 表格信息类
题型特点:它属于材料题,但又不同于一般材料题。可有多种形式,但不管是哪一种题型,其反映的信息相对比较隐蔽,不易提取,因而对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表格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仔细阅读并理解表格材料,明确该表格反映的是什么信息。
(2)对表格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能准确把握表格与题干间的内在联系。
(3)将材料中的问题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论证。
(4)对材料分析及与原理结合论证的过程进行画龙点睛的总结,以起到首尾呼应的答题效果。
例2:下表是缺碘与不缺碘的两类人群中,血液内与甲状腺活动密切相关的两种激素含量状况。
(1)表中A是________,B应________。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分泌激素A起________作用。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中,控制枢纽是________。
(2)长期缺碘,成年人会表现出:①喜热、畏寒等体温偏低现象;②少言寡语、反应迟钝及嗜睡等现象。现象①说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现象②说明该激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通常,食用碘盐可以防治碘缺乏病。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升高抑制(反馈调节)下丘脑(2)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兴奋性
题型三 图形图解类
题型特点:生物体的某一结构或某一生理过程均可以用图形或图解的形式进行考查。这类题可包含大量的生物学知识信息,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相互联系。
解答该类试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意:
图解题要学会剖析方法,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块分成小块,看清图解中每一个过程,图像题要能识别各部分名称,抓住突破口。
2、找答案:
(1)理清知识点:该图解涉及哪几个知识点,是一个知识点,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要一一理清。(2)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的图解要思考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相同与不同等。
例3: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Ⅰ代表整个大圆,Ⅱ包含Ⅳ。下列各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B)
A.Ⅰ体液Ⅱ细胞外液Ⅲ细胞内液Ⅳ组织液
B.Ⅰ突触Ⅱ突触前膜Ⅲ突触后膜Ⅳ突触小泡
C.Ⅰ核酸Ⅱ核糖核酸Ⅲ脱氧核糖核酸Ⅳ信使RNA
D.Ⅰ免疫Ⅱ特异性免疫Ⅲ非特异性免疫Ⅳ细胞免疫
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A项正确;突触结构包括三部分: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小泡在突触小体内,不能说属于突触前膜,B项错误;核酸包括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包括信使RNA、转运RNA和核糖体RNA,C项正确;免疫包括两类: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后者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D项正确。
题型四:实验探究类
题型特点:实验探究型试题主要包括设计类、分析类和评价类。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具备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景下迁移知识的能力。
命题方向:设计类实验是重点,包括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方案、实验改进方法等。
解答该类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确把握实验目的:
明确实验要解决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要解决该“生物学事实”的哪一个方面。
2、明确实验原理:
分析实验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涉及到的生物学有关学科中的方法和原理有哪些。
3、确定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确定实验研究的因素,以及影响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获得手段。
4、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得出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例4: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关实验,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的新陈代谢的影响(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过程中小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装置放在适宜恒温的环境中)。
现有性别、日龄、大小相同的健康小鼠数只及有关的实验材料,提供良好的饲养条件。该组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步骤一:将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编号为A组、B组;
步骤二:A组切除甲状腺,B组不作处理,每天饲喂等量且适量的饲料,连续饲养一段时间;
步骤三:将A、B两组小鼠分别放入A、B两瓶中,待小鼠安静后塞紧胶塞,一段时间后记录两装置中液滴的移动情况。
(1)该实验设计的装置有不当之处,请在不增加实验装置的情况下加以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提出该实验确立的实验变量不科学、不严谨,需
加以改进,请在不增加实验装置的基础上
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基本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预期最可能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广口瓶中清水换成NaOH溶液(2)步骤二改为“A组饲喂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制剂,B组饲喂等量的生理盐水”(3)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动物的耗氧量,通过上述实验装置在相同时间内液滴位置的变化来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4)A管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大于B管
题型五 数据计算类
题型特点:考查核心在于通过定量计算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命题方向:定量计算题的取材主要涉及蛋白质、DN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细胞分裂、遗传育种、基因频率、种群数量、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明确知识体系,找准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
题型六:信息迁移类
题型特点:以生物的前沿科技、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生物实验等为命题材料,用文字、数据、图表、图形、图线等形式向考生提供资料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把握事件呈现的特征,进而选择或提炼有关问题的答案。
命题方向: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理解文字、图表、表格等表达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信息转换、交流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一般方略为:
1、阅读浏览资料、理解界定信息:
通过阅读浏览资料,明确题目事件及信息的类型,了解题干的主旨大意,界定主题干下面次题干的有无,确定解题思路。
2、整合提炼信息、探究发掘规律:
对于题干较长的题目来说,可快速浏览整个题干,针对题目设问,分析所给信息,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迁移内化信息、组织达成结论:
紧扣题意抓住关键,根据整合提炼的信息,实施信息的迁移内化。信息迁移分为直接迁移和知识迁移,直接迁移即考生通过现场学习、阅读消化题干新信息,并将新信息迁移为自己的知识,直接作答。
例6:目前临床上癌症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激素治疗、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此外,科学家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多酚酶能促进多酚的合成,多酚可减少BCL-XL蛋白的合成,而这种蛋白有抑制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从而证明绿茶具有抗癌的作用。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癌变的分子基础是细胞内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它成为具有________特性的细胞。癌细胞的分裂方式是________。
(2)癌症化疗时应用的烷化剂(如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化疗还常用其他药物,如5-氟尿嘧啶,它的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它可以直接干扰____________的合成。
(3)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的血管内皮细胞倍增时间约为一年,而不受调节控制的血管生成却十分迅速,这对于癌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茶含有多酚酶,具有抗癌作用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NA分子结构无限增殖有丝分裂(2)分裂间RNA(3)为无限增殖的癌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氧气(4)具有多酚酶基因(可促进多酚的合成,减少BCL-XL蛋白的合成,促进癌细胞凋亡)
题型七:遗传推断类答题模板
题型特点:遗传推理题是运用遗传学原理或思想方法,根据一系列生命现象或事实,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对相关的遗传学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类题型。该题型具有难度大,考查功能强等特点。
命题方向: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的判断、性状显隐性的判断、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推导、显性纯合子和显性杂合子的区分、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定律的判断等等。
例7: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实验的统计数据:
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由组合(2)AABB、aabb1/5
(3)AAbb(或aaBB)紫色叶∶绿色叶=1∶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