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模型材料 >> 模型材料资源 >> 五感的建筑隈研吾来啦邀你奔赴一场建筑美
隈研吾是日本当代最著名的建筑师之一,他敢于挑战以形态为主导、视觉至上的建筑设计,主张建筑的作用是改善而非支配,其目的不是为了将人类困住,是要让人的身心获得自由。
出于对20世纪全球工业化时代批量建造、与外部绝缘的“盒子建筑”的反叛,隈研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主张,倡导人性化、亲近自然的设计理念,对人的感官与建筑、环境的互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以“多孔”的建筑形式在建筑中创造开阔的自然感。
这一次,隈研吾来到上海复星艺术中心,通过对此次展出展品的讲述将建筑的哲学向我们娓娓道来,以最直观的方式分享其独特的建筑设计理念。
01多媒体空间
进入二层展厅,首先将步入一个向三维多媒体空间扩张的建筑作品的世界,这也是隈研吾的另一个想象空间。
“五感的建筑”展览多媒体装置作品
《五感的数字空间》
这是由清华大学NIILAB制作的,三百六十度全方位投影的多媒体作品,从地壳板块冲突产生的武藏野高地得到灵感而创作出的角川武藏野博物馆,将创作愿景与隈研吾作品的各种元素作为素材,展开一个不为物理世界所束缚、天马行空的隈研吾建筑的创作、思考空间。
“五感的建筑”展览多媒体装置作品
《五感的数字空间》
图片来源:NIILAB
在多媒体空间观众可以看到多种隈研吾建筑设计中使用到的元素,转静为动,并融入听觉与嗅觉元素,让观众置身于动态的建筑材料之中,感受竹林、风声、茶香,达到真正的沉浸式体验,在置身于这一特殊空间感受隈研吾的建筑语言的同时观众亦可在其中留下光影与身体融合的未来感画面,为此次观展之旅留下独特的记忆。
02文献墙
文献墙位于上海复星艺术中心二层展厅,在这一空间的视频资料是首次在展览中展出,记录下很多隈研吾工作生活以及行业内对他评价的珍贵影像。
“隈研吾:五感的建筑”二层展厅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通过这些影像资料,观众可以从专业人士的口中了解隈研吾的建筑特质、性格和工作情景,当然还有隈研吾正在设计中的、已经完成但模型中没有展出的其他项目以及跨界项目和书法等作品。
除了建筑设计外,隈研吾先生还设计过家具、鞋、珠宝、钢琴等其他领域的作品,观众也可从这堵文献墙中了解。
还等什么?
快来展览现场解锁这些珍贵影像,
了解隈研吾设计背后的更多故事。
03建筑模型
建筑模型是呈现建筑师设计最直观的方式之一,本次展览共展出隈研吾40余件作品,通过建筑模型、手稿与实景图相结合的形式,向观众呈现隈研吾近二十年来的建筑设计创作。
建筑模型中呈现的隈研吾设计的特点包括螺旋结构、轻盈的皮肤质感、传统结构的变形使用、屋檐之下的独特光影与唤醒、材料研发、空洞、园林设计等等,如何让建筑融于环境、让建筑轻盈柔和、让建筑充满自然气息从而抚慰心灵,均可从一件件建筑模型中感知。
《小松精炼纤维研究所》建筑模型
《晃动》建筑模型
04书法
本次展览的每一个展览章节的文字均由隈研吾亲自书写,从他独有的笔触中开启展览的每一个章节。
“隈研吾:五感的建筑”展览现场
?上海复星艺术中心
展览中的音乐是
我们专为内容场景原创的音乐,
由东京艺术大学的波立裕矢及团队
通过半年时间创作完成。
观众可以在不同的五感场景中聆听到不同的音乐,浸润在音乐所打造的宁静温和的环境中,音乐与建筑所在场景互通,诠释隈研吾关于“音乐性建筑”的理念,也为观众理解建筑从听觉上给予辅助,直达内心。
走在由上万根竹条编织而成的《竹涧》之中,以“竹”为序章开启这场“五感之旅”,在竹林静谧的氛围感之下,耳畔伴随着悠扬的旋律让你瞬间放松下来,集中精神,步入展厅,感受隈研吾建筑设计的理念与巧思。
《竹曲》由不同曲率的竹条制成,将观众带回“原始”回归诗意,竹条围成一个独立的茶室,安静疗愈的氛围打造出一个充满东方美感的冥想空间,当你身处其中,感知竹林婆娑之影,聆听茶室中平静舒缓的声音,尝试回归内心最沉静的状态,仿佛可以听到内心最深处的声音。
走进展览现场
解锁专属展览音乐
欢迎观众来到展览现场
以视觉直观感受
以听觉深入聆听
关于建筑师隈研吾
年生。年创立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历任庆应义塾大学、东京大学教授,现任东京大学特聘教授兼名誉教授。推进中的设计项目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隈研吾提倡在建筑中开辟自然、技术与人的新型关系。著有《点·线·面》(岩波书店)、《隈研吾谈建筑》(新潮新书)、《负建筑》(岩波书店)、《自然的建筑》、《小建筑》(岩波新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