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模型材料 >> 模型材料介绍 >> 光伏设备行业研究2022年硅料硅片设备需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建投证券,吕娟、夏纾雨)
1.硅料设备:下游波动中持续上行,设备需求有望超预期
1.1行业20年复盘:供需错配加剧了周期性波动
多晶硅属于重资产、高能耗行业,从建设到投产周期漫长,通常为12~18个月的建设期以及6个月左右的产能爬坡期。面对短时间内爆发的需求,供给的增加需要较长时间,在此过程中由于供给无法及时匹配需求的变化,供需矛盾加剧,价格飙升。历史上,国内多晶硅价格曾一度上涨至美元/公斤。价格的暴涨吸引更多新玩家进入,存量玩家也由于盈利能力大幅改善具备进一步大扩张的资金实力。供给端的过激反应导致的结果即产能出现过剩,价格回落,盈利能力恶化产能利用率持续走低,最终部分产能被迫退出,为新一轮供需缺口埋下隐患。复盘我国多晶硅行业过去20年发展历程,供需错配加剧了行业的周期性波动。
①年~年:年我国首条吨/年多晶硅产业化示范线建成,事实上,当时国内多晶硅产量仅占全球总产量不到1%。在此期间欧洲多国出台太阳能电池补贴政策,需求的攀升带动原料价格一路走高,点燃了国内多晶硅投资热情,供给端不断扩大,产线单体规模也从最初的百吨量级上升至万吨量级。年金融危机导致光伏出口受挫,国内多晶硅行业陷入泥潭,年更是在“国发38号文”将多晶硅列入六大产能过剩行业之一,价格也从年最高时期的美元/公斤断崖式下跌至50美元/公斤左右。
②年~年:年~年多晶硅行业回暖价格短期反弹,但很快由于补贴力度的减弱导致需求端的萎缩,价格面临再次走低,年年底全国43家多晶硅工厂全部停产。年,《关于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发布,多晶硅不再被列入产能过剩行业。年~年,国内多晶硅行业再次开启技改扩产高潮,行业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生产技术突飞猛进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年“新政”颁布,一方面需求骤减,另一方面前2年大幅扩张的产能陆续投放至市场,供需矛盾再度激化,叠加年疫情影响,年~年上半年,多晶硅行业开启连续3年左右的下行行情,价格持续走低。
③年~至今:年国内多晶硅行业价格“先抑后扬”,拐点出现在年下半年“双碳”政策的发布。年上半年,延续年以来行业的低迷,叠加疫情影响,多晶硅企业鲜有扩产计划,行业降至冰点。
年,多晶硅供应商纷纷抛出大规模扩产计划。但是,多晶硅行业产能应变具有“滞后性”特征,当年的扩产项目最快也要1年~1.5年之后逐步投放至市场,当年有效的供给增量相当有限。硅片企业通过与多晶硅供应商签订长单锁定供给,市场供应余量不足。年三季度多晶硅价格加速上涨,主要由于各地实施“能耗双控”政策,使得供给受到冲击。
④展望年多晶硅行业:我们就年多晶硅行业的产能做了详细的拆分统计,并在报告中作了分析。
产能释放角度来看,根据我们的统计,年上半年投放至市场的新增产能约12万吨,供需紧平衡仍无法打破;预计至年四季度将迎来供给的大规模释放,届时产能将进一步增加约30万吨,供给压力有望得到大幅缓解。
产能规划角度来看,根据我们的统计,年行业规划新建产能约万吨,相较于年同比增长超过40%。行业扩产热情高涨主要来自于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就成本端来看,以行业龙头通威永祥为例,其年平均生产成本为3.87万元/吨,相较于目前超过20万元/吨的产品售价,盈利空间仍然巨大。其次,就下游硅片行业来看,预计至年年底其产能将扩大至超过GW,需求端具有支撑。再次,就长期空间来看,预计至年,全球、我国光伏累计装机有望达到GW、GW,届时光伏将成为第一大发电形式。中长期需求向好,通过大规模扩产争取更优的规模效应从而抢夺行业更大话语权,应该是多晶硅供应商坚定扩产的核心因素。
1.2棒状硅与颗粒硅对比分析
1.2.1目前主流技术为改良西门子法,硅烷流化床法生产成本具有优势
目前主流多晶硅生产技术为改良西门子法与硅烷流化床法,分别对应棒状硅、颗粒硅。年,我国改良西门子棒状硅、硅烷流化床颗粒硅市占率分别为95.9%、4.1%,改良西门子法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保利协鑫于年前后实现颗粒硅关键设备国产化、关键材料替代,凭借其成本优势受到市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