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模型材料 >> 模型材料市场 >> 小酒馆一哥海伦司资本当道,还能有好的故事
永远有人年轻,永远有人热泪盈眶,小酒馆方兴未艾。
没有深夜酒吧的纸醉金迷,也没有KTV的喧嚣,主打“年轻人社交”的小酒馆品牌——海伦司小酒馆,是个中翘楚。
经过十余年的沉淀,实行差异化策略的海伦司,稳坐国内小酒馆赛道的“一哥”位置。上市之后,海伦司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肆扩张,定下了今年开设家门店的目标。
究竟,海伦司有何底气?
01势不可挡的小酒馆
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选择进入哪一个赛道,首先要考虑的是需求。需求意味着商机,市场体量够大,才能有做大的可能。
海伦司,这个颇为“洋气”的名字,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品牌。小酒馆这种餐馆的形态,最初确实是从国外传进来的。
小酒馆是一种“餐+酒”的经营业态,主要为顾客提供饮酒、小吃,是一类氛围独特的餐饮场所。近几年来,小酒馆发展势头正猛。据餐饮小店连锁咨询研究院的数据,年酒馆市场规模为亿元,并且受益于夜间经济繁荣及二三线城市消费力的提升,预计到年酒馆市场规模将接近亿元。
当前,喜爱夜生活,爱好社交的年轻消费者逐渐成为酒水类消费的主力军,其中,小镇青年、都市年轻人、高校学子是主要的消费力量。
最初的海伦司,就是诞生在高校林立的北京五道口。
年,已经有过创业经历的徐炳忠决定再次创业,选择进入小酒馆赛道。那么,去哪里比较合适呢?
经过几番考察对比,徐炳忠相中了北京五道口。这里高校众多,年轻人扎堆,外国人也非常多,并且这里原本就有各种各样的酒吧,因此,第一家海伦司就选择了这里。
由于资金有限,徐炳忠选择了偏僻东升园小区的一个门店,房租只要20万。作为对比,米外的商业街,同样面积的店面租金就飙升到万。徐炳忠将此地作为海伦司的第一个大本营。
海伦司门店
由于店面过于偏僻,刚开张的时候,海伦司的生意并不理想。徐炳忠想了一个办法:既然小酒馆是国外传过来的,那么外国人应该更喜欢,于是他雇了一群外国人去发传单,主打酒水亲民消费。很快,海伦司在留学生中流传开来,成为年轻外国人经常聚集的地方。
次年的万圣节,徐炳忠不计成本,在海伦司策划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感恩回馈活动”,一下子引爆留学生圈子,迅速打开了名气。此后,海伦司人气大增,当地的年轻人、上班族、大学生越来越多。
年轻人喜欢在这里相聚,慢慢地,徐炳忠也发现了其中的商机,把海伦司的定位升级到年轻人线下自由交流的空间。年,徐炳忠正式注册成立了海伦司公司,并将总部设在了充满活力的年轻城市——深圳,开启了海伦司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02价格差异化带来高性价比
产品的差异化策略,是海伦司能够从众多小酒馆品牌中脱颖而出的一大重点。
与传统酒吧动辄数百上千的消费不同,海伦司面向年轻消费群体,提供的是低价实惠的消费。所谓“大品牌的酒,只卖呆萌的价格”,这句话在海伦司里确实不假。
海伦斯的整体SKU不多。打开菜单,海伦司的产品也就40来款,包括24款酒饮,以及数款小吃和不含酒精的饮料。海伦司的策略也很简单,自由搭配,低价消费,提高复购率。
对于大多数年轻消费群体来说,一场数百元的饭局,偶尔体验一下或许可以接受,但绝无经常去消费的可能。但是,如果是一瓶几元的酒,还是消费得起的。在年轻消费者看来,氛围、口味和性价比等因素,决定是否会复购。
海伦司的瓶装啤酒,售价基本都在10元以下,不管是自有品牌,还是科罗娜、等品牌的酒都是如此。通常来说,啤酒进入饭店、酒吧,价格会至少会翻倍,而海伦司的却反其道而行之,啤酒的价格比其他酒馆要便宜一半,大概相当于便利店的价格。
海伦司的菜单
即使是涨价,海伦司也是做得十分“佛系”。去年10月,海伦司破天荒宣布涨价,结果是,喜力涨了9分,科罗娜涨了1毛9,涨价最“狠”的嗨斗也不过涨了9毛,大部分酒水的价格依然维持在10元以下。
这样的涨法,让人一度以为是一场营销。
当然,为了能持续贯彻“低价”策略,海伦司也做足了充分的准备的。降低价格,除了在渠道上提高议价能力,降低进货成本之外,另一个就是推出自己的产品。
海伦斯的酒水产品中,约70%是自有饮品。扎啤、精酿、果啤、奶啤,都是海伦司自主研发的产品。自有饮料的研发端掌控在自己手中,生产则自己找了第三方工厂完成,而供应链方面也强化了自主权,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毛利率。
除了在产品端的节约之外,海伦司也在经营端苦下功夫。降低租金,控制用工成本,将产品出品标准化,不需要调酒师就可以调出美味的酒水,小吃是现成的不需要厨师,音乐采用购买版权音乐播放而不需要驻唱歌手。
产品是自主研发的,客观上推动了海伦司产品的更新迭代,也形成了产品竞争的差异化。年,海伦司的“可乐桶”,就成为了社交圈的网红产品。
03满足年轻人的线下社交
海伦司具有十分明确的目标客群:20-30岁的年轻消费群体,主打社交需求。这些群体相对来说,有比较多空余的时间,也有一定的消费水平。
而海伦司的核心卖点,既不是产品,也并非服务,而是为年轻人的社交提供一个自在、舒适的消费场景。经过一天忙碌的工作和学习,到了晚上,约上三五好友,点上一壶小酒和几个可口的小菜,聊聊天,探讨一下今天的热点新鲜事,岂不快哉?
这种场景类似于星巴克。
海伦司定位“线下的年轻人社交平台”,认为小酒馆就应该是“年轻人舒适的聚会空间”。因此,海伦司为年轻人创造了一个家与公司之外的“第三空间”,在客群层面具有很高的黏性。
更为重要的是,海伦斯摒弃了传统酒吧舞池、驻唱乐队的“喧嚣”,让身处其中顾客有更多聊天的机会,构建了一个年轻人轻松自在交流的社交氛围,这就让人更容易放下进入酒馆的心理戒备。
年轻人聚集的海伦司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把社交的场景搬到小酒馆内,海伦司也不惜策划了多种活动,把自身“适宜社交”的定位展示给目标群体。
例如,海伦司曾推出过一个“社交币”活动:1个喜力瓶盖代表一个社交币,任何人凭借3社交币就能到吧台换取一次放纸条或拿纸条的资格,而纸条则是想要跟其他人交友的人留下的自己的信息。
此外,在线上平台,海伦司也会推出与社交相关的活动,强化自身的定位。例如,海伦司曾在抖音上策划了“今天你要和谁告白”的告白小队人设,鼓励参与者“告白”。
这些活动并不是海伦司的首创,有些KTV、奶茶店都曾用过类似的方式去吸引顾客参与。但通过这样的活动,海伦司一次次明确告诉消费者,想要好酒和好的社交环境,就来这里。
海伦司自身定位的明确与持续宣传,也在消费者中形成了清晰印象。这是品牌传播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
相对于其他带有社交性质的,环境稍微热闹一点的其他酒吧,可能一场消费下来,没人需要三四百元左右;而一些清吧、小酒馆又过于安静。唯有海伦斯介于两者之间,价格不贵,也不会太沉闷或太吵闹,一切刚好。
04标准成熟的模型
人气居高不下的海伦司小酒馆,正在持续加快扩展的步伐,并且一年比一年快。
年9月10日,海伦司在香港上市,成为国内小酒馆第一股。同年,海伦司定下了年底酒馆总数达突破2家的目标。
去年,海伦司在全国多个城市新开了家门店,而年的目标是新开家。跑出这么快的速度,估计就是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吧。
根据今年年初海伦司发布的公告,海伦司年实现收入18.33亿元-18.53亿元,较年增加约%至%,净利润亏损2.10亿元-2.30亿元。
营收提升一倍多,但仍有亏损,跟海伦司门店扩张成本不无关系。只不过,海伦司寻求快速扩张,在达到一定规模的市场份额后,实现估值和净利润的正向提升。
海伦司上市
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复制,海伦司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标准成熟的盈利模型。这也是连锁品牌提炼盈利模型的意义所在。
从门店外部的装修风格,到店内的菜单产品、中央音乐控制系统,到每一家门店的人才团队搭建、供应链管理,全部实现了标准化,然后复制到每一家新开的店,最大化的节省了运营成本。
海伦司的标准门店,面积通常在-平米之间,可以摆下50张桌子,需要12-15名员工。为了降低人工成本,海伦司聘请了大量外包人员,全职员工仅为30%。
从以往的数据看,海伦司单店的经营利润率约27%,要想进一步提升利润,就必须在原材料、人工和租金上作压缩。
一线城市依然是海伦司的重点市场,在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海伦司可能在同一个区域内开出二期门店,持续扩大影响力。在选址上,海伦司的策略也很简单,坚持的原则是“最好地段的最差位置”,在租金和人流上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最近两年,海伦司开始走出一线城市,新店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在河南、湖北、福建、湖南等省份开出门店,并且许多新店都直接开在了购物中心内。这些城市的门店租金相对更低,海伦司也有更多选择的空间。
筹备一家新门店,从选址到最终顺利开业,海伦司需要2-3个月的时间,而店长则通常由内部培养产生。
需要餐饮品牌的店长都是外聘的,虽然成本上比较可控,但也可能存在人才素质没保障的问题。海伦司建立了一套员工培养机制培养核心岗位的人才,通过集训、带训、轮岗层层筛选出备选人,最终在实践中成为真正的店长。
一般来说,从基层员工到领班需要3个月时间,而培养一名新店长的需要9个月以上。这些人到达新店之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帮助门店快速步入正轨。
海伦司指示牌
只不过,进入快速扩张的海伦司小酒馆,会不会迷失自我,还有待市场验证。近些年,海底捞、呷哺呷哺等餐饮巨头,都经历了一场盲目扩张后的倒闭潮,海伦司会不会步其后尘,真的很难说。
社交、低价的定位,曾经让海伦司成为年轻人聚集的“网红”之地,但这个故事还能延续多久,还是一个未知之数。